Nueva Zelanda
Español
compartir

内地客香港被忽悠,买了保险成基金,4亿港元半年跌光还欠钱

转载autor: 财天作者
内地客香港被忽悠,买了保险成基金,4亿港元半年跌光还欠钱
resumen投资人惊讶地发现,扣掉账户建档费、管理费后,保险净值为负数——他们反而欠安盛一大笔钱。

hougarden

投资人惊讶地发现,扣掉账户建档费、管理费后,保险净值为负数——他们反而欠安盛一大笔钱。200位投保者对应4亿港元,每位投保人平均损失200万港元。

财经天下周刊(ID:cjtxzk)

文|牛耕

编辑|明萱

香港保险还能买吗?安盛4亿港元保险爆雷后,疑惑笼罩在大陆投资者心头。

近日,数百位投资者在香港安盛保险门口横幅上书:“200位安盛客户,被欺诈4亿港币”“投保香港安盛保险血本无归”。大约200位投保人购买了香港安盛保险发行的投连险Evolution,但在2018年年中,Evolution净值暴跌95%以上,干脆清盘。

投资人惊讶地发现,扣掉账户建档费、管理费后,保险净值为负数——他们反而欠安盛一大笔钱。200位投保者对应4亿港元,每位投保人平均损失200万港元。


投保人痛斥四宗罪,安盛撇清关系

保险产品爆雷后,双方对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各执一词。

根据投保人的公开信,他们数百人来自中国内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其他国家地区。多年前,他们从中国内地等地区的不同中介公司得知,安盛发行的EVOLUTIONHKIF保险产品收益稳定,资金安全,主要投资香港物业租售和二手房买卖中的增值服务。

然而由于香港安盛保险公司“涉嫌违规操作”,他们的数亿港元保费被亏空殆尽。他们历数了安盛保险四宗罪:

首先,安盛从未主动寄送该保险的相关资料。保险每到申购日,净值就大幅上升;赎回日则大幅下跌。对此安盛从未给予正面回复和解释。

其次,在保险净值大跌后,安盛才答复称:该产品在没有通知投保人的情况下,变更投资方向,投资于金融衍生工具,导致巨亏。

第三,安盛一直在收取建档费、管理费,保险合同系与安盛签订,保费也是支付到安盛的银行账户。

最重要的是,这款投连险产品仅面向专业投资人提供,而安盛并未对投资人做专业资格审核,没有尽到售卖产品时的相关义务。

而安盛保险的回复则云淡风轻:认为“专业投资者自由及独立地选择与保单挂钩的资产,安盛并没有参与任何意见。客户明白有关这类产品的风险需由客户自己承担。”但对于安盛在售卖保险的角色是什么,应当承担何种义务,香港安盛谨慎地只字未提。

hougarden


保险变基金,管理者劣迹斑斑

对于安盛强调“专业投资人独立选择资产”这种说法,不少专业人士并不买账。

根据流传出的Evolution产品PPT:前9页都在打安盛的招牌,介绍1816年成立的安盛作为全球第一大保险集团如何靠谱。第10到20页开始介绍Evolution,但并未明示风险。第21页才开始介绍HKIF投资基金。

根据PPT介绍,HKIF系由巨人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这是第一亚洲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基金。而安盛的另一份回应里,HKIF却由东航国际金融(开曼群岛)有限公司管理。对于这种矛盾的说法,流传至媒体的不同PPT也有两个版本的表述。

据《中环007》报道,第一亚洲的关联公司包括宏亚(Asia One),而这两个名字同样劣迹斑斑。2017年6月就有港民反映:“第一亚洲联合东航国际金融、安盛保险、巨人基金管理,通过AXA 105基金保险……诈骗投资者。”

hougarden

据《香港01》报道,此前2016年4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曾将第一亚洲在新加坡的代理中介First Asia Alliance列入投资者警惕名单。同样在2016年,第一亚洲向买家兜售流浮山农地,称附近建设豪宅后土地将升值,甚至假称“陈茂波(时任香港发展局局长)都有买”。但豪宅项目实则已经撤销。

有媒体《文子的精算工作室》梳理了第一亚洲,如何变成投资者口中的“金融老千”:第一亚洲原本从事地产发展和财务借贷,曾引入Megatr8,并获得31.4%的高回报率,名声斐然。但后来发现第一亚洲在香港上市无望后,Megatr8退出,东航金融接盘。

此后第一亚洲旗下的宏亚AsiaOne开始推广该基金,并假用安盛历史、此前管理者的回报率,来说明低风险。其将70%底层资产是次级按揭房贷和民间借贷,风险极高,并非宣传的“香港物业基金”。这也是投资者说“变更投资方向”和“看重安盛才购买”的由来。

至于这一产品为何能亏得血本无归,核心在于:它是一种包装成保险的基金产品,迥异于重疾险、长寿险等传统保险。它被称为“105投连险”,保费放置在投保人自己持有的账户中,自己选择投资标的。如果保险人身故,赔偿金额为账户价值的105%,即它具有赔偿5%的人寿险成分。但投连险核心的作用还是承担信托功能,成为基金的投资平台。

换句话说,投保者以为自己买了保险,实际是买了“披了保险皮的基金”。这类产品通常面向专业投资者,次级按揭房贷也绝非低风险标的。至于安盛有无误导投资者、与第一亚洲和东航国际金融是否沆瀣一气,则只有香港有关部门调查后才能给出结论了。


香港保险还能买吗

赴港买保险曾是内地一股潮流。2012年,内地居民为香港保险业贡献保费即超过10%,2015年上涨到24.1%,2016年甚至上涨到39.3%,近两年虽有回落仍在30%左右。

hougarden

更优惠的条件是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动力。据《保险中介》报道,保险业人士称:同样保额的寿险,香港保费至少比内地便宜10%到20%,同等保费时,香港保额则高出内地2-6倍。香港保险也覆盖范围更广,如重疾险就比内地多覆盖10多项重大疾病,并有对特殊疾病的保障。

在2016年这一暴涨之年,内地居民赴港投保飙升四成,新增保费31%。除风险保障的另一原因是:人民币贬值背景下,内地居民缺乏投资渠道。在香港买保险,不受每人每年兑换5万美元限制,刷银联卡就能买,如果是美元保单还能从汇率下跌中获益。

此次爆雷的Evolution,实际就能突破兑换外汇限制,购买内地以外的基金产品。香港保险经纪人拉拢内地居民入港签约保险,一时成为风潮。

但内地对资金入港并非没有限制。2016年起,人寿、保诚、友邦等保险公司均发出通告,暂停大陆客户在香港以电子支付方式缴纳保费。外汇管理局也对内地居民在香港刷银联卡买保险,限制在5000美元以内。这直接导致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暴跌,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此外,中国保监会还发出《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警示“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如果发生纠纷适用香港地区法律,但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的裁决上限是100万港元,可能无法覆盖保单。汇率风险、外汇政策风险,甚至香港保险产品条款中的诸多条文,都可能留下隐患。

属于内地监管“法外之地”的香港保险业,是否在割内地投保人的韭菜?在大陆,保险业“误导销售”始终是保监会整治的重点,每年必登315晚会,6月17日上海银保监局还连发9张罚单,处罚了多个保险机构的误导销售问题。在此次事件后,香港保险经纪人仍在疾呼:香港保险依然可以买,但需有人指路。内地保险市场也在向香港靠拢,推出更相似的保险产品。

—End—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图片素材源自视觉中国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palabras clave:商业保险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