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读书的方法
读书本身,是一项技艺。技艺越精湛,获取知识、升级认知的效率就越高。而错误的观念,是精进之路上绕不开的陷阱,很多人身处其中,却不自知。列出陷阱,在行动——反思——新行动的迭代中反复对照,便是救赎之道。
买来的书都要读?
曾国藩说,「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韩退之为千古大儒,而自述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柳子厚自述所读书,亦不甚多。」大部分书,无需读。
很多书只是参照物,目的是帮我们对比出好书。阳志平老师在主题读书法中,强调一堆书大于一本书。面对一堆书,大脑不仅会对比找出最靠谱的那几本,还能找到该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
读书一旦开始,就要读完?
马奇区分了两种学习,不理解因果联系的盲目模仿,是「低智学习」;深入理解因果联系的知识迁移,是「高智学习」。苹果咬了一口,要吃完,所以读书也要「有始有终」。这是低智学习。
一种更高阶读书法是,快速找出书中的核心问题,带着问题去工作生活,有所体悟再回头读书。问题是看世界的维度,新维度带来新收获。收获多了,读书的时机也慢慢成熟。
读过的书,不想再读?
卡尔维诺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经典重要,却少有人重读。重读之难,不在认知,而在行动。
大脑喜新厌旧,一旦把书归类成「已读」,便不再好奇。即便「理性脑」知道重读的价值,「蜥蜴脑」也失去了重读的动力。
那么重读时,如何 Hack 大脑呢?每次读书,只读需要的部分,不从头到尾读完。这样,这本书永远都是「没读完的好书」。大脑就愿意重读了。普通读者习惯性地读完,高阶读者故意不读完。
读书笔记是原文摘抄?
原文摘抄没有必要难度,不容易记牢;只是被动输入,不涉及知识整理。用摘抄来加深记忆和加深理解,耗时低效。
摘抄笔记不如输出卡片。卡片不仅有书中原文,更有读者的观点。输出卡片的过程,就是最好的理解与记忆。卡片是最小组块,降低认知负荷,容易复用。(阳志平老师的卡片十二问。)
每年读 100 本书?
读书的目的是认知升级,不是凑数量。管理学中有句名言,「想得到什么,就奖励什么。」把读 100 本书当成目标,本末倒置,最后只能得到 100 这个数字。
每年读 100 本书,不如每年想明白 10 个问题,并完成 10 个输出。用文章、产品或是行动等输出指标,去倒逼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