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eva Zelanda
Español
compartir

知识产权避“坑”系列

生活autor: 孟小白Aspire
知识产权避“坑”系列
resumen这篇案例介绍了佩奇母公司在中国知识产权战争的全面推进,对企业在运营与宣传中的知识产权隐患做……

作者:小明;编辑:孟小白

hougarden

案例

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图片的公布,无意间掀开了视觉中国靠给图片“盖戳卖钱”牟利的内幕。而随后被共青团中央点名利用国旗国徽赚钱,各大蓝v指证自家logo也成了它的“资产”,历史人物,著名景点都被“一网打尽”,这个打着版权保护旗号的图片网站一步步陷入“黑洞”之中。互联网上也由此掀起了关于版权保护的热烈讨论。

媒体和营销界的从业者看到视觉中国的事件往往并不会觉得惊讶,由于网络图片来源的难以确定,就算是具有知识产权意识的企业,也很难找到原作者合作。这时,与视觉中国等图库签约就是很好的选择。

视觉中国只是冰山一角,中国版权界的黑操作早已成为一个巨大的灰色产业。过去的版权维权难度大,成本高,所以大多数侵权行为都不了了之。现在有了类似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和国家加快法制建设的加持,知识产权维权的效率大大提高,再加上资本的介入,规模越做越大。视觉中国被曝出专门开发了自己的“鹰眼”图片追踪技术,可以迅速在全网大批量抓取侵权信息。不管侵权图片经过怎样的加工修改,系统都可以识别。

然而电脑技术大规模确权维权的弊端也同样凸显,有法律常识的人都知道,国旗国徽这类国家层面文件的版权是不可能属于某个个人或者组织的。但可能也正是因为高科技流程化操作,而相关的审核能力并没有同步提升,才导致国旗国徽被有意无意的被视觉中国收入囊中,也就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了隐患。

评论

版权最初是为了保护所有者的利益,促进创新与商业发展而建立。然而商业社会的进步,最开始往往都伴随着贪婪的狂热。版权一旦被用于谋取暴利,便背离了建立的初衷。此次事件虽然极端,但过度的指责图片库也不可取。

因为客观来说,以“视觉中国”为代表的版权图片库,以摄影师与图片使用者中间人的身份,一定程度上保障的双方的利益,也促进了版权市场的健康发展,过度指责可能会使公众与企业建立侵权合理的错误认知,对知识产权行业产生排斥与抵触情绪。

建议

此次视觉中国版权事件,给企业商用版权问题敲响警钟。面对恶意钓鱼维权行为,笔者建议如下:

图片来源:Photo by rawpixel.com from Pexels

——————————————————————————————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