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eva Zelanda
Español
compartir

起底金融和咨询行业:名校毕业生纷纷陷入“声望陷阱”

转载autor: Jane
起底金融和咨询行业:名校毕业生纷纷陷入“声望陷阱”
resumen编者按:社会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咨询和金融领域,这对所有人都造成了伤害。

编者按:社会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咨询和金融领域,这对所有人都造成了伤害。对于社会来说,更多的人在做分析工作,而不是创造价值。对于个人来说,进入MBB以及高盛、摩根与“走上人生巅峰”相去甚远,甚至南辕北辙,这可能是“金手铐”。本文译自Medium原标题为" How Top-Performing College Grads Fall Into the ‘Prestige Career’ Trap"的文章。

如果你上的是一所排名很靠前的大学,那么你很有可能会在咨询和/或投资银行领域找到一份工作。在当今社会,这似乎是一条完美的功成名就之路。

在美国,2017年,近40%的哈佛毕业生从事咨询或金融工作。其他常青藤联盟大学的这一数据也保持在相同水平,甚至更高。这些大学的毕业生中大多数最终进入了所谓的顶级公司。咨询行业的公司包括麦肯锡(McKinsey)、贝恩(Bain)、波士顿(BCG),金融业的公司包括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摩根大通(JPMorgan)。

这意味着每年有成千上万最聪明、最勤奋(和享有特权)的年轻人为少数几家公司工作。非常高比例的优秀毕业生只集中在有限的几个行业。

几十年来,这些公司深入地渗透并改变了这些大学的文化,导致了毕业生有高得惊人的转行率。因此,很少有毕业生会选择留在那些真正需要他们的领域,比如医疗、教育、能源和环境科学。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非常有害的,导致了大量人才流失。

更糟糕的是,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根本不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他们之所以选择进入咨询或者金融等行业,是因为声望。找到这样一份工作在他们看来是走向社会地位的巅峰。尽管许多人在工作两年左右之后就离开了,被漫长的工作时间和残酷的工作文化赶出这个行业,但有些人留在公司的时间要长得多。最终,他们意识到,威望和功成名就不再像年轻时那么重要,但那时,他们已经陷入了困境。

要理解这种职业发展模式,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一下普通学生的追求声望的路径。让我们看一下Alice的例子。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Alice就被教育要努力学习,任何事情只要想做都能做到。她是班上的尖子生,考试成绩优异,她也是学校社团的团长,乐器演奏的最好,她还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同时还热衷于志愿活动。从考试到暑期项目再到大学申请,她在我们的地位、文化和教育体系中不断攀升。她跨越了所有障碍,活成了今天年轻人标准的样子。

现在,Alice已经上了大学。她的一切都变得更加自由了:日程安排更加灵活,在课程、实习、职位、社团和不同领域中有更多选择。她也处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她在高中时是班里的尖子生,但在这里她是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之一。她挣扎过,至少换过一次专业,在大学有些课程学起来依旧吃力,同时她也养成了一些坏习惯。

Alice真的不知道她想要什么。她以前一直都在做别人告诉她应该做的事,因为她只要达到那个目标就行。但现在她有了真正的选择权,她变得害怕了。如果她选择错了专业或从事了不合适的工作会怎么样?如果她不喜欢自己的职业道路该怎么办?

没有正确的答案。Alice的生活不再像她以前那些考试一样,每次都得高分。

现在,想象一下,如果告诉Alice她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将会怎么样:这份工作会让她一直拥有主动选择权,可以赋予她高端的职业技能,可以让她的简历更有吸引力,可以让她在大学毕业后更有竞争力。这份工作还能给她带来丰厚收入、让她可以与最聪明、最勤奋的人密切接触,而且每个人都会认为她很成功。

这就是咨询和金融等行业的声望实现途径。这是他们做出的承诺,他们创的诱惑,也是他们象征的地位。

但Alice在大四找工作时没有发现这一点。这些公司早在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在校园进行招聘以及公司品牌营销,而那时大多数学生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其中的一些公司——不像行业资深大佬,他们可以脱口而出不同管理咨询公司之间的差异。

校园深受这些公司的影响。“成功的”校友自豪地展示他们在这些领域的工作经验,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学弟学妹们,并为他们提供一些机会。大四的学生都在忙着找工作,不断地为面试做准备。大三学生忙着参加暑期实习的面试,这或许能帮助他们在明年能获得工作机会。就连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受到朋友、就业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士的鼓励,在都忙着参加案例竞赛、做实习、与前辈们喝咖啡聊天,从而有更多机会获得这些公司的青睐。

一旦你走上了追求声望之路,就没有时间考虑其他选择了。

几乎所有学生组织,比如大学生咨工作室或学生投资委员会,都是为了将优秀人才输送到这些公司而设立的。像经济学这样的专业是进入咨询和金融领域的主要渠道,这导致在顶尖大学攻读这些专业的学生数量比例非常高。甚至一些校园的基础设施也是为适应这些公司而设计的(例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的就业服务办公室就有一个是属于高盛(Goldman Sachs)的房间)。

经济学这种所谓的“沉闷科学”( “dismal science”,是托马斯·卡莱尔创造的名称)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几十年来,学生们一直把经济学视为通往华尔街和咨询业的第一步。

考虑到所有的这些压力,难怪Alice会被这些公司的工作机会所吸引。她没有办法不受到影响,尤其是在秋招的时候,校园里的每个人都在谈论麦肯锡和高盛。Alice的大多数朋友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对这些领域感兴趣,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些享有声望的职业是人生更进一步的阶梯。

所以,Alice也加入了他们。

正如麻省理工学院(MIT)毕业生、“美国创业”(Venture for America)成员Kathy Cheng所说:

一旦这些毕业生进入这些公司工作,他们就得到了承诺:声望。然而,公司中实际的工作是在Excel上进行大量繁琐的数字运算,没完没了的改ppt版本,为满足合作伙伴或客户的需求而匆忙改正那些微小的错误,还有大量其他繁琐的任务。但这并不重要,这正是这些学生想要的。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追逐声望有什么错?

归根结底是价值创造。从表面上看,大学的作用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然而,上述公司在拥有这些优秀毕业生的情况下,创造的价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正如美国创业(Venture for America)创始人杨安泽(Andrew Yang)在他《聪明的人应该创造东西》(Smart People Should Build Things)一书中所说:

想象一下,一个国家把大部分资源投入到咨询和金融领域,而不是研发、创业和基础设施。你确实会得到很多很棒的PPT分析,但可能除此之外就没什么了。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主席表示,目前,我们将大部分顶尖人才配置到金融服务等领域,而这些 “对社会没有什么益处”。这些领域更多关注的是交易成本,而对创造新产品和服务关注较少。

社会对大学中顶尖人才的竞争非常激烈,拥有最多资源的公司通常会在人才争夺战中胜出。劳伦里韦拉(Lauren Rivera)教授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像咨询等精英聚集的行业,一家公司每年为一所大学校园的社交活动安排的预算接近100万美元。管理咨询公司比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更青睐生物学研究生。当然,对于一个计算机科学博士来说,社会上肯定有比对冲基金的技术部更好的地方。

正如一位哈佛学生所说:

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风险最低、最容易获得的机会。但当他们真正在公司立足,得到这些公司款待的时候,又可能会想起那些非营利性组织和小型创业公司,在那里,他们可以默默地从事开创性的、有意义的工作。

在一个重视专业技能,以及对人才技能要求不断变化的世界里,这些公司承诺自己教的东西可以适用于任何地方,大学毕业生被这种承诺所深深吸引。

然而,我们并不清楚,在高盛(Goldman Sachs)或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工作是否真的能教会你成为一名更好的银行家或顾问。与普遍看法相反,其实发展良好、潜力巨大的公司通常不会主动接触银行分析师、咨询师或律师。如果这些人最终完成了职业转换,也通常是在读研或参加其他教育项目之后。其他职业一直向这些公司的员工敞开大门的承诺是不现实的。

这些公司以优厚的薪水和高端的办公室来吸引学生,但这些身份象征往往是有代价的。一旦你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就很再改变。当你拿着六位数的高薪水,穿着做工精良的衣服,住着豪华的公寓,购买愿望几乎都能实现的时候,你就很难再去从事一个更“令人兴奋”但是薪水没那么高的工作。这种现象被称为“金手铐”。

而且,许多年轻人在看起来光鲜亮丽的行业中取得进步,仅仅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工作是最好的,这些工作可以让他们环游世界 (特别是咨询工作)。但是一旦对声望的兴奋消失,许多人意识到这份工作本身并不是他们所期望的。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一些郁闷的银行家、咨询师、律师或其他相关专业人士,他们不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却发现自己被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几年前,我遇到一个学生,她告诉我,她成立了一个组织,致力于绘制出无家可归的人收容所的位置,可以人们更容易对他们捐赠食物和其他物品。她聪明、勤奋、有抱负。后来,我发现她要去埃森哲工作。根据埃森哲的客户基础,我想她最终帮助的对象是企业,而不是无家可归的人。

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取得非凡的成绩,他们进入大学时目光炯炯有神,相信自己能达到任何目标。但最终,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屈服于声望,进入了狭窄的、以交易为基础的行业。

如果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总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会意识到,更多的人在分析未来,而不是建设未来。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s/story/a-culture-of-prestige-98c8671ceade

编译组出品。译者:Jane,编辑:郝鹏程。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