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Zealand
English
Share

征服世界的老干体|大象公会

社会Author: 大象公会Elephantia
征服世界的老干体|大象公会
Summary为什么中国老干体诗歌如此流行?不用紧张,其实西方人也早就开始写老干体了。

为什么中国老干体诗歌如此流行?不用紧张,其实西方人也早就开始写老干体了。

文|朱不换

诗人应该长什么样?

多数人想象到第一画面,大概是潇洒飘逸的文艺青年。

hougarden
· 黄轩在《妖猫传》中扮演白居易
hougarden
· 1902年版诗集中的约翰·济慈(1795-1821)画像

在现代诗人中,形象最容易被大众愉快接受的,是一身素白的顾城、面容清秀的汪国真,当然狂放不羁如庞德也很能聚集人气。

hougarden
· 从左到右:顾城、汪国真、艾兹拉·庞德

当读者看到北岛老师的文创店售卖帆布包,放出中老年品味的照片时,其反应是可以想象的:诗人的审美怎么可以又土又油?说好的清新脱俗的诗气呢?

hougarden

对于电影《妖猫传》中略显邋遢猥琐的李白形象,许多观众宁可闭上双眼:明明一点也不潇洒风流,李白怎么可以长这样?

hougarden
· 辛柏青在《妖猫传》中扮演李白

然而,对诗人飘逸不羁的想象往往是一厢情愿的。这个老态渐露、与风雅绝缘的李白,可能是诗人更真实的状态,尤其是在当代。

当今世界上最会喜欢吟诗做赋的群体是老年人。在中国,「夕阳红里更爱诗」尤为典型,因为我们有一支威武豪迈的诗歌百万雄师——老干体诗人。

hougarden
· 意气风发的老年朋友打完万人太极回家后,可能会即兴泼墨,横笔赋诗

威风赫赫老干体

据统计,当代中国旧体诗词的创作总量远超唐诗。仅至1996年,全国的旧体诗词创作者就达一百四十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老干体诗人。

这些中华老干体诗歌通常情调积极乐观,用字任性质朴,不惧出错露怯,传统的格律韵脚一概不顾,总是能给读者带来无穷欢乐。

hougarden

其实,这种以歌颂盛世为主的诗歌古已有之。古人最近似老干体的诗风,是明代初年的「台阁体」,其特色是用语华丽宏大,歌咏帝王功德、国泰民安——当然比起老干体来,还是要讲究些用词和格律的。

hougarden
· 明代首辅杨溥的台阁体颂诗《贺喜雪》

而中国当代的新台阁体——老干体诗的兴起,离不开主席和郭老的开拓耕耘。

雄伟庄严,像沧海波涛汹涌。

太阳出,光芒四射,欢呼雷动。

万寿无疆声浪滚,三年文革凯歌纵。

开幕词句句如洪钟,千钧重。· 郭沫若的《满江红·庆九大开幕》节选,它被一些学者视为当代老干体之祖。郭老在对毛泽东诗歌的酬唱应和中,复兴了台阁体传统

老干体诗歌往往也需要配以老干体书法:

hougarden
· 《我爱我家》中的「老骥伏枥」书法是贾家的镇宅之宝
hougarden
· 许培杨先生作品
hougarden
· 徐州市老干部大学书法教师刘嵩山在展示他的《百篆猪长卷》,迎接猪年新春

大部分老干体诗只是为了怡情养性,自娱自乐,虽然水平未必高,放飞一下自我,完全无可非议。

令公众稍感不满的只是,部分老干体诗人的作品占据了不成比例的展览、出版资源。当你在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参观古今珍宝时,一不小心就会误入老干体展厅,被飞舞的诗文震撼。

hougarden
· 河北省博物馆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书法绘画摄影展》
hougarden
·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与省级机关老干部书画协会合办的老干部书画展

老干体诗歌虽然得名于「老干部」,但决不限于体制内老年群体。工商界的中老年成功人士对于歌以咏志、独创门派也跃跃欲试。

hougarden
· 马云先生创意演唱、尹约作词的《风清扬》是商界老干体的典范。马云离任企业董事局主席后,可能会贡献出更多的老干体精品

体制外老干体诗歌的最高峰,可能要数著名商人廖凯原先生。他以狂野的想象,将老干体诗歌的豪迈气象直推至时间和宇宙的起点。

hougarden
· 廖凯原先生不仅将「凯原楼」捐遍了清北复交等名校,更以起科学哲理诗《轩辕召唤》(发表于中华司法研究高峰论坛)震动了学界

老人才写得出诗史

中国老干体诗歌的光芒过于耀眼,遮盖了许多不那么豪迈、但更真挚深切的老人诗的容颜。如果我们把眼光跳出老干体,那么,老人诗其实一早是中国诗史最主流的流派之一。

钱钟书将中国传统的诗大致分为两类:「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自宋以来,历元、明、清,才人辈出,而所作不能出唐、宋之范围,皆可分唐、宋之畛域。」

唐诗、宋诗之分并非严格按照时间,因为宋诗风格的开创者正是杜甫,且以晚年杜诗为最高典范。杜甫晚年诗不仅开创沉郁顿挫的审美风格,在形式上则重视格律、对偶、炼字、用典,在内容上则重视表达思想、议论、人生经验,这些特点都被宋人发扬光大。

hougarden

这种风格下,老年人具有天生的优势,因为无论是炼字、对典故的化用和理解,还是思想、感悟,都是人生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老人更胜一筹。

因此,宋诗一派诗人,早至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晚至近代陈三立、陈寅恪,其最高的艺术成就绝大多数都产生于中晚年时期。提起这些名字,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也大多是留着胡子或面目清癯的中老年形象。

让「晚年诗」成了最高典范也有问题,让后世不少人觉得,似乎不够老、不够病就写不出诗,只好强行老气横秋,成为鲁迅笔下「愿秋天薄暮,吐半口血,两个侍儿扶着,恹恹的到阶前去看秋海棠」的嘲讽对象。

hougarden

如果说江西派、同光体始终算是文人精英的趣味,那么存世数量更多的,更具群众基础的,则是遍地的老人民谣、打油诗。这种饱浸沧桑的民谣,吟唱着时代风貌,往往只有中老年人才写得出来。

hougarden
· 贾平凹名作《废都》收录的老年上访户打油诗,描绘了九十年代的经济繁荣和一些不正之风

在公园、广场、河边等老年人聚会地漫步,总能在地砖、堤石上看到老年人自创的打油诗,如同史志般记录着时代变迁中的喜乐和凶险。

hougarden
· 摘抄于洹河殷都桥冬泳集合地的粉笔字打油诗

西方桂冠诗人也老了

今天中国老年诗人的风格偏粗犷朴实,是因为20世纪上半叶的白话文运动,和下半叶的革命文学潮流,很大程度上蹂躏了精工细作的旧诗文传统。

hougarden
· 许知远和马东的节目对话透露了当代这种精致趣味的亏欠

不过,即使在传统诗文传统从未断裂的英美,诗歌也正在迈向老年化。

历年的普利策诗歌奖,每年三位得主中往往至少有两位是老年人;诗歌奖得主往往比小说奖等得主年纪大20岁甚至更多。

hougarden
· 2018年三位普利策诗歌奖得主中,53岁的Shockley已经是最年轻的。而这一年的三位普利策小说奖得主平均年龄比他们小20岁,最年长的也才48岁

在英国,类似趋势同样存在。17世纪英国第一位桂冠诗人德莱顿获冠时只有39岁。而二战后入选的六位英国桂冠诗人中,五位都在50岁以上。

hougarden
· 英国第一位桂冠诗人约翰·德莱顿与二战后首位桂冠诗人塞西尔.戴.刘易斯,刘易斯看起来像翩翩少年德莱顿的爷爷

英美政府选出的桂冠诗人,往往会利用经费承担一些当代诗歌选刊的工作。在这些知名诗歌选刊,如《American Life In Poetry》中,老年人的生活感悟诗占到了四成以上。

老人们在诗歌中慨叹逐渐变得模糊的记忆:

最近在某个地方

我丢了我的短时记忆

它就在那儿,然后它一闪而去

像红狐掠过农田界篱

我的短时记忆

没有地址但就在这里

没有时日但就在此刻

他是个直人,总是等不及要说话

来填补虚无的空间

用姓名,时间,琐事,笑料

可它忽然不来了——Peter Schneider《在眼前消失》

回想起那些失去联系或莫名失踪的亲友:

有一天我们一起进城

去商场

给你买新鞋

红色 高跟 鞋

从此再没有见过你——Marnie Walsh《贝茜,小梦游熊》

乃至平静面对生命消逝时的无助:

死亡常常

令我们都靠边站

能帮点忙总是好的

即便只是把一些土

铲到土里——Jonathan Greene《在墓穴前》

当穿越时间的断壁残垣,老年人对幸福与不幸的看法,也异于年轻人。

遗弃的房子 无屋顶 剩三面墙地板没了 一片废墟 如果你觉得、家—— 对于棕唧鹀 这里可以扒拉枯叶 找甲虫和软虫公鸟从烟囱的断砖上歌唱这块地盘 ——有点难以想象 就像当初朋友们说 我们一定非常幸福住在自己建造的美妙房屋中因为他们看不见 我们里面的废墟——Richard Jarrette《幸福》


为什么诗人变老了?

为什么无论东西方,诗人好像都变老了?

很大程度上,因为诗歌不再能给年轻人带来名利,老年人成了最有兴趣也最有能力做诗的群体。

过去,诗歌曾是各种各样的韵律文字的总称。诗歌与其他韵文(verse)的界限并不清晰,只要作品的声音和意义具有韵味、音乐性,就是诗。

古代社会有一些人以行吟诗人、词曲家为谋生职业。西方中世纪之后,他们成了贵族沙龙女主人的座上宾,出入上流社会,地位愈发尊崇。

hougarden
· 传说人物荷马可能是最著名的职业行吟诗人

其他地方的古代诗人即使不以诗歌为业,诗歌也是一项社交价值极高、能助力攀登社会阶梯的风雅活动。如在古代中国,诗做的好,便能获得文人阶层的追捧和王公贵族的赏识。

hougarden
· 李白和杜甫都曾依靠诗赋才能,一度在宫廷中枢任职

但进入现代社会,诗歌的原有领地,越来越被广告文案、流行歌曲、摇滚、Rap等占领。有诗赋才能的人纷纷转入这些职业领域发挥才能,求取个人成功。

hougarden
· 崔健和鲍勃.迪伦的许多摇滚作品同时也是诗

现代观众有了歌舞、说唱、喊麦、短视频等多种韵文媒介后,对纯诗歌的兴趣日益减少。无论东西方,已经极少有人能靠写诗飞黄腾达。

能在纯诗歌领域坚持耕耘的,除了极少数酷爱诗歌的年轻人外,主要是老年人。因为老年人有无尽的闲暇,不再需要为名利争分夺秒。

而且,老年人的平实诗风也更容易获得面向公众的曝光。相比之下,年轻人搞的先锋诗歌变得越来越复杂、晦涩,需要一定的训练和敏锐才能理解,甚至有意对立于大众趣味。

hougarden
· 普通读者即便对「美是我们刚好可以承受的恐怖的开始」这样的文艺金句并不陌生,但要消化这类诗,已会感到吃力。节选自里尔克长诗《杜伊诺哀歌》第一首,黄灿然译

而老年人诗歌,无论是豪气干云的老干体诗,还是芸芸百姓的白发民谣,总是更直白、通俗、接地气,容易被公众看到和记住。

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诗歌因为篇幅不长,最不消耗体力,但最需要人生的见识阅历,而这正适合老年人扬长避短。

杜甫在重病垂暮之年,仍能写下《风疾舟中伏枕》这样的名篇,这是小说、剧本等「重体力」文学作者难以奢望的。

hougarden
· 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节选

与诗人的这种老龄优势最相近的现代职业,可能是政治家。因为政治家也需要将多年磨练的阅历和判断,提炼成一串串金句,以说服代议机构和选民。

hougarden
·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风头最劲的特朗普,克林顿与桑德斯都超过69岁

参考资料:

[1]李遇春,身份嬗变与中国当代「新台阁体」诗词的形成,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

[2]黄佩君,杨士奇台阁体诗歌研究,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0

[3]https://www.americanlifeinpoetry.org/columns/archive

[4]http://www.law.pku.edu.cn/docs/2015-08/20150827112606046046.pdf

[5]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责任编辑:Aimee)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