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Zealand
English
Share

产品经理的时代变迁

财经Author: 刘飞
产品经理的时代变迁
Summary今天再讲讲产品经理随时代的变化。

今天再讲讲产品经理随时代的变化。

大致来分,产品经理有两种,一种是做需求挖掘,也可以称作产品定义、从 0到 1、模式创新等等,这类是在新要素到来时寻找巨大体验差空间的角色;另一种是关注效率成本,从体验、从交互、从增长、从问题拆解、从项目推进等维度,去实现产品效率成本的优化,不改变产品模型和业务模式。

先解释下这两类产品经理。

hougarden

从时代发展来看,第一类产品职能所需的不仅是水平,更是机遇。互联网发展至今,新要素的确层出不尽,且比较密集。从大面上看,核心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三个关键新要素。结果就是,在这每个新要素到来时,都有巨大的体验差空间。

最知名的产品经理张小龙和俞军,乃至早期深度参与产品定义的马化腾、周鸿祎、乔布斯,都是这类产品经理。赶上时代潮流的同时,他们把握住了重新定义“社交”、“信息获取”、“智能手机”这些产品的巨大体验差空间。贡献的价值来看,最大的,不是界面体验,也不是交互细节,更多的是基于对用户深刻认知下的产品模型。

正因为定义产品模型机会不多,我们看到的,市面上 95% 以上的产品经理,都是第二类。

这些产品经理一般都是行业专家(社交、出行、外卖、教育),或者某个模块的专家(增长、营销、体验),起到的作用并不是重新定义产品,而是基于已经定义清楚的核心产品模型,结合自己对行业的理解,从中找更多优化空间、寻求更多低成本的产品策略。

早期的产品经理几乎都是所谓网页产品设计师、APP 体验产品经理,更直白点说是界面设计师,关注的就是界面呈现层面的内容。好的界面呈现,可以为这时期的产品提升不少吸引力,许多产品都有类似的产品模型,好体验的产品会容易脱颖而出,降低用户成本。

后来“产品”概念纵深变大,是因为互联网产品从单纯的信息化服务,转移到了提供更多线下服务。淘宝不止做双方匹配,还要做消费者服务和物流体系,外卖和出行也都如此。这时,策略产品经理应运而生,更多关注的是“用策略提效”,不管是电商的个性化推荐,还是打车时候的司乘匹配,没有,产品也能用,有,产品会更好用,或者更有“商业价值”。

增长产品经理,包括近期比较热的中台产品经理,也都是基于时代背景出现的,因为“需求挖掘”和“体验差”的空间都不多了,所以更多产品落地要关注在拉新、留存这些运营效率上,关注的都是怎么更低成本实现商业价值。

比较典型的是头条的产品经理,他们都有很强的数据信仰(或者说没有数据信仰也很难在公司里高效做事),就是反复寻找更快、更优的方法做增长,因为本质上头条的生意就是低成本获取流量、高价值售卖广告,这两方面数据驱动、迭代产品,都效果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商业产品经理,会比较特殊。某些产品的商业化,是探索全新的商业产品,比如陌陌研究直播和小游戏,或者多年前,QQ 发明 QQ 秀和 QQ 空间的增值服务,更多的是“需求挖掘”的角色。而现如今大多数所谓商业产品经理,其实做的都是广告,算是广告策略产品经理,有些甚至只是广告后台产品经理,显然就又都属于第二类了。

从时代变化来看,产品经理的类型或说职能,是这样变迁的:

hougarden

在三个要素接踵而至的创业红利期,第一代产品经理做的大多是需求挖掘,而且一旦挖准,这些人也大都成为了成功创业者甚至巨头企业老板。

红利消失后,绝大多数产品经理就成为了螺丝钉,哪怕在某些公司称为 CPO 或 VP 的产品经理,也是带领产品团队做效率成本优化的角色,而非定义产品的角色。

真正定义产品的,其实是早期产品经理或创始团队。甚至像美团的战略思路,产品模型都是要找现成的,产品研发和业务团队的职责,就是让成本和效率做到极致,逼死竞争对手。

创业红利期,产品经理可以通过印证用户需求来证明自己能力,边际成本是很低的,比如要基于 QQ 做 QQ 秀,或要基于百度搜索做百度贴吧,是产品经理可以驱动的事情。一旦成功就能奠定地位。

而在螺丝钉时代,产品经理往往不是定义而是优化,那就变成跟运营一样追求业务指标的角色,更多是用 KPI 证明自己的能力,且要在项目中跟运营、市场等争取自己的决策权和话语权。或者换个视角说,没有运营和业务的配合协同,螺丝钉产品经理很难独立达成业务目标。

这两年常被半开玩笑说起的,古典产品经理的时代结束了,其实就是指“做定义”的角色消失,全部褪去光环,成为跟运营一样“做经营”的角色(甚至有时不如运营)。

哪怕经常被人讲说唱衰行业制造焦虑,我还是要坚持这么讲。未来相当长期的一段时间里,各行各业需要的,更多就是运营一样的螺丝钉角色来制作产品,甚至有的公司就叫产品运营或者业务经理,title 已然不重要了。

最后,给几个建议共勉。

第一,产品经理要有自我认知。

在职场里的产品经理,不要再觉得自己是变革产品的角色、是前锋战士,而是接受大面上现阶段的战争已经结束,要成为经营者、做后勤补给。

第二,产品经理要有自我审视。

看自己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是不是真正解决了业务问题,还是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APP 产品经理”或者“功能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由于多年的行业吹捧,有太高的溢价。倘若你发现自己在组织内并无价值,同时又有机会去转岗解决业务问题,就不要太在意自己是不是叫产品经理。

未来三五年,产品经理的薪资待遇和市场供需,会持续降温、重归理性。

第三,要创业,需求挖掘依然有机会。

对于依然想要做产品驱动创业的产品经理,下一个新要素肯定会到来,只是什么时候到来,我是有些悲观的,至少三五年内不太可能。

现存的一些创业机会,极少会是产品驱动的。

它们会在一些颇需要耐心的地方,像消费品牌、供应链、教育、医疗…… 空间是足够大的,不过要更高的资源成本来探索尝试,不像纯线上产品一样简单,也更需要长周期的验证,不容易一两年内就拿到结果。

这样的创业者,好像也很少自称是产品经理了吧?

希望能帮到你。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