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Zealand
English
Share

北京朝阳这起车祸,让我看到人性最大的恶

转载Author: 互联网思维
北京朝阳这起车祸,让我看到人性最大的恶
Summary7月16日3时,北京朝阳区一辆路虎越野车,追尾了一辆铲车。

hougarden

作者:徐大维

来源:良大师(ID:liang_da_shi)

01

先说一起骇人听闻的事故。


7月16日3时,北京朝阳区一辆路虎越野车,追尾了一辆铲车。

越野车冒起滚滚白烟,有燃烧的迹象。

由于越野车卡在铲车下面,车身损坏,越野车的车门变形,无法打开,里面的人也无法出来。

此时,只要铲车司机将车往前开一米,便能帮助后车人员脱困。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铲车司机下车后,只顾打电话,似乎是在报警。

有一名围观者大声提醒他,后面的车快爆炸了。

让他赶快挪一下车,以便救人。

然而,铲车司机却无动于衷,还是只顾打电话。

hougarden

没多久,越野车开始燃烧。

围观者很绝望地说到:“已经不行了......”

hougarden

最后,越野车被烧得只剩下框架。

车内的两名女士再也没有出来。

我们都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是很多时候,还真的掌握在别人手中......

那辆无牌照的铲车,本不该出现在城市主干道;

那辆铲车,本可以往前挪动1米;

那名铲车司机,本可以打开车门将伤者救出......

然而,“本不该”发生的事,却发生了。

“本可以”的事,却始终没来。

两名年仅30多岁的女士,最终厄运难逃......


02

这起恶性事件,在网上引起轰动。


有不少网友留言说,铲车司机的行为等同故意杀人,要判死刑。

然而,这仅仅是一厢情愿。

良叔从事过交通事故的处理工作,对相关细则略知一二。

铲车司机的这种行为,属于“不主动施救”行为,只能算是“交通肇事罪”。

而“交通肇事罪”根本没有死刑一说。

判得比较重的,多数是因为司机逃逸,这样可以判7年以上。

而这起交通事故中,司机一直在现场,没有逃逸,因此最多只能算是“交通肇事罪”中的“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按这个标准计算量刑,刑期在3-7年之间。

hougarden

所以,指望铲车司机能获重刑的人,可能要失望了。

他顶多只能受到良心的谴责。

前提是,他还有“良心”这东西。

当看到新闻下面的很多留言时,更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随便找两个给你看看。

hougarden

hougarden

良叔还真没想到,人性已经冷漠到这种地步。

无论如何,那可是两条鲜活的生命啊。

哪怕先将车挪开,都能让车内两人的生存机会变大。

这事故,本就因你而起。

你没有任何施救尝试,却在担心第二次事故算谁的。

我只能说,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已经失去了做人的良知,和最基本的底线。


03

不由想起5月份,俄航的一起事故。

hougarden

因为天气原因,飞机在第二次降落的时候,撞击跑道后起火了。

事故造成41人遇难。

媒体在调查中发现,有个细节让人不可思议。

在生死时速的逃生过程中,有个大汉,为了拿自己的行李,竟然堵住了狭窄的通道,让其他人无法通行。

最后,他身后仅有3人成功逃生。

当这个男乘客,毫发无损地提着包包,从登机口走出来时,遭到众人围堵质问。

hougarden

然而,他却毫无愧疚。

甚至还抱怨航空公司的冷漠:

让他等了40分钟都没能退上票。

看到没,这类人的底层逻辑就是这样的:

别人的命算什么?哪有我的行李重要?

挡了通道算什么?你们可是让我等了40分钟!

这世界上,总有这样的人吧?

没发生什么事时,他们像个人似的,正襟危坐,道貌岸然。

但凡发生点事,他们的本性就暴露无疑。

自己的小利,重于泰山;

别人的生死,却轻如鸿毛。

这种极度自私的人,就是社会的一个毒瘤,谁碰上谁倒霉。


04

其实,极度自私的人,不仅是个毒瘤,还自带感染功能。


前段时间,良叔一朋友开车走应急车道被罚款。

我很惊讶,因为那朋友开车一直很规矩。

怎么会犯这种错误?

后来,他说出了实情。

那天高速上大塞车,他又有急事。

看到一辆又一辆车,从右边的应急车道飞驰而过,而他实在顶不住这种“诱惑”,也跟着开上了应急车道。

结果被开了罚单。

hougarden

去年有一则新闻:

一次在浙江某高速上,发生追尾事故。

驾驶员受伤严重,卡在驾驶室内。

救护车接到报案,火速前往。

可就差几公里时,由于应急救援车道,被众多私家车霸占,而无法继续前进。

受伤的驾驶员,终究没等来那辆救护车,失血过多死亡了......

而今年2月份,在安徽六安高速公路的车祸中,有一名受伤的孩子较为幸运,等来了救护车。

然而,这幸运是母亲用磕头换来的。

hougarden

当时的救援应急车道,也是被众多私家车占领。

救护车寸步难行,仅仅5分钟的车程,却行驶了30分钟。

母亲心急如焚,在寒风中,只身挡在应急车道上。一边大哭,一边磕头,并不断地向众车主哀嚎:“我求求你们了,我求求你们了......”

一位母亲,要靠这种极端的行为,才能换回众人的一点点良知,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大家都是开车的人,都知道堵车时走应急车道,根本快不了多少。

一旦发生恶性交通事故,如果救护车无法及时赶到,那就是人命关天的事啊。

可大家为何还这样执意妄为?

其实就是因为,总有挑头的人。

他们从应急车道呼啸而过。

除非遇到警察,否则受不到任何惩罚。

于是其他车主也纷纷效仿,大家都成为一片片罪恶的雪花。

在社会学里,有个概念叫“剧场效应”。

是指一个电影院,本来大家都坐的好好的。

可前排的观众,突然站了起来。

你劝,他不听,于是你也只能站起来,你后排的观众也因此只能站起来。

最后,全场观众都无奈地跟着起立。

你看,“自私”这个毒瘤,就是这样在人群中肆意扩展开来的。


05

科技在进步,生活在改善。


但是不知为何,总感觉我们正在失去一些东西。

我不敢说,社会变得越来冷漠。

但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应该已成为不少人的信条。

可即便如此,人总要有点底线吧?

你可以自私,但是能不能有点人性?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连最基本的底线也丢掉了。

18年时,某高三女生被老师性侵,她准备跳楼。

楼下的众看客,竟然没一个相劝的。

反而纷纷用手机开启直播,起哄让她快点跳。

hougarden

hougarden

而在另一起事件中,一位女同学在同学会中猝死。

众同学纷纷拿出手机录视频,却没有一个人施救。

hougarden

对熟人都如此这般,更别说对待陌生人了。

2017年4月份,驻马店一女孩过马路,被一辆出租车撞倒在斑马线旁。

她无法起身,挣扎了几十分钟。

人来人往,车流攘攘,竟然没有一个人施以援手。

最后,她又被一辆行驶而来的车辆碾压过去,最终难逃厄运。

hougarden

那些路人的见死不救,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害怕麻烦,害怕讹诈,害怕承担责任。

可换位思考,躺在地上的若是我们,面对这种世态炎凉,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毕竟,天有不测风云。

谁能保证这一辈子不遇到点意外?

倘若这个世界冷漠到无可救药,谁还能逃脱这张尘世的网?


06

这年头,谁宣扬良知,就意味着灌鸡汤。


而那些崇尚自私自利的观念,却显得很酷,很有市场。

所以,良叔并没打算靠一己之力,去改变什么。

是的,我知道,那些自私冷漠者,无法改变。

写这篇文的目的,是希望原本有良知的人,不要轻易被改变。

恪守良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文章的最后,想推荐一部日本短片——《反社会人格》。

一个小女孩,钥匙掉了,一个机器人捡了起来,交给她,她却连声谢谢都没说。

hougarden

在地铁上,一个抱孩子的母亲没人让座。

又是这个机器人让了座位。

hougarden

一对情侣迷路了,没人管。

又是机器人前去指路。

hougarden

公园里,又帮一位母亲搬婴儿车。

hougarden

所有这些机器人帮过的人,没有一个人说声谢谢。

目睹这一切的小女孩对机器人说,大家都不对你说谢谢,那你对别人的好,也是毫无意义的。

hougarden

说完,小女孩去过马路,钥匙又掉在了地上。

机器人连忙又捡了起来,交给了她。

hougarden

这时小女孩才发现,对方不是机器人,而是一个真实的人。

hougarden

原来,之前看到的,也都是这个有血有肉的人。

正是他,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

hougarden

hougarden

小女孩感动了,由衷地说了声谢谢。

hougarden

突然一辆汽车冲了过来,将男人撞倒。

hougarden

此时,没有一个路人施救。

hougarden

这时,小女孩才发现,身边除了刚刚死去的男人,其他都是机器人。

hougarden

苹果 CEO 迪姆·库克,在一次论坛上说起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

他表示,并不担心机器变得像人一样。

而让他担心的是,人变得像机器一样,失去了价值观和共情心。

他说:

“科学是在黑暗中探索,人性就是黑暗中的蜡烛,照亮我们走过的道路以及前方的危险。

失去人性,我们将迎来一个可怕的世界。

本文作者简介:徐大维,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THE END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Comment
Verification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