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自动驾驶谋求独立融资,投资人:可能要IPO了?
滴滴CEO程维接受《财经》采访,说自动驾驶是滴滴出行未来最重要的战略之一,是在2017年底。彼时滴滴已经与Uber合并,在中国市场几乎没了对手,网约车的竞争似乎也已经结束。
到了今天,滴滴因为安全问题而饱受质疑,业务发展遇到瓶颈,自动驾驶的故事也不再吸引人。
近日,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滴滴正与其最大股东软银及其他潜在投资者就其自动驾驶业务寻找新融资一事进行谈判。上述知情人士说,目前该谈判尚未最终敲定。
“最近滴滴自动驾驶部门确实想独立融资,在和投资机构接洽。但目前还没有听说确定投资的机构。”某接洽过滴滴的投资人告诉投中网。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则表示,“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可以猜测滴滴应该在准备上市。自动驾驶是个非常烧钱的业务,把它剥离出来,公司上市的估值压力可能会小一些。”
对此,投中网向滴滴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全球网约车巨头Uber 2019年4月公布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其股东滴滴的估值为516亿美元。这一估值基本和其2017年年中的水平相当。根据公开资料,2017年4月,软银领投滴滴55亿美元,滴滴估值超过500亿美元。当年年底,滴滴再融资40亿美元,估值为560亿美元。
在部分投资人看来,滴滴估值不升反降,主要是因为它虽然占据网约车领域约九成的市场份额,但一直未能借助“垄断地位”实现资本市场所期待的“溢价”,反而亏损不减。根据滴滴2019年2月公布的财务数据,公司2018年亏损约109亿元。另一方面,全球另外两家网约车巨头Lyft和Uber在2019年3月和4月登陆资本市场后,相继经历暴跌。滴滴一旦上市,同样需要经受二级市场的残酷考验。
2017年,程维表示自动驾驶“这件事情在我心目中的重要性比本土化竞争高10倍,滴滴会成为谷歌之外唯一活下来的无人驾驶公司。”现在,内外交困之下,滴滴需要重新谱写增长故事,无人驾驶业务的调整,可能只是开始。
自动驾驶成为烫手山芋?
“自动驾驶的赛道太长了,研发周期漫长,烧钱凶猛,滴滴可能有点不太能撑得下去。”上述接洽过滴滴的投资人称。
2018年,滴滴出行与雷诺、日产、三菱等31家汽车行业公司成立联盟,致力于车队管理、汽车制造和自动驾驶方面的合作,并与大众成立一家合资企业。此外,滴滴出行旗下研发中心滴滴美研(Didi Labs)也一直在加州山景城和洛杉矶测试自动驾驶汽车。2018年9月,滴滴在北京拿到了自动驾驶技术路测的牌照。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滴滴在国内设立了自动驾驶子公司上海滴滴沃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滴滴沃芽”),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智能驾驶汽车技术、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等,是目前滴滴出行旗下子公司中唯一明确注明自动驾驶汽车业务的主体。
据上述投资人透露,“滴滴自动驾驶团队目前有4位来自Waymo的技术人员,研发主要由其中一位来自Waymo的技术大拿牵头。”Waymo是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一直被视为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者。不过,”目前尚不太清楚滴滴自动驾驶的详细研发进展,也很少有机会能看到他们的技术方案。”在四图维新工作的某业内人士告诉投中网。
在汽车分析师钟师看来,无人驾驶技术一旦进入大规模商用,将重构传统汽车的应用场景,改变汽车消费的传统商业模式,重塑人与车之间传统物权纽带;对此,传统汽车企业的焦虑在于,它们必须从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传统经营模式切换到全价值链的服务整合,它们担忧沦为网约车平台公司的单一供货商或代工厂,被竞争对手隔开与用户的信息粘连。而网约车平台的着眼点在于,“一旦汽车行业先实现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平台上庞大数量司机形成的护城河或将瓦解。”
自动驾驶是有广阔前景的产业,但当下确实遇到一些问题,主要的障碍在于“对技术进展过度乐观,商业化落地不及预期。作为一项新技术,自动驾驶目前还处于研发、验证阶段,尚未到大规模应用水平,尤其是Robo-taxi领域,在五年之内基本不太可能大规模推广。”辰韬资本执行总经理贺雄松表示。
据熊伟铭透露,全自动驾驶是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包含汽车的软硬件水平、道路、法律法规、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的问题。目前自动驾驶领域的创业主要分为两派:货运派和客运派。前者对安全性的要求、商业化的难度相对低,“基本能养活自己。”而客运派则需要乘客将生命完全托付给机器,对安全的要求非常高,“难度不亚于火箭上天。”
此外,这个行业还非常烧钱。据投中网此前报道,通用旗下自动驾驶公司Cruise在2016年到2018年间每年分别亏损1.71亿美元、6.13亿美元和7.28亿美元,共计亏损15.12亿美元; Uber招股书中显示,2018年其无人车部门的研发费用高达4.75亿美元; 根据Waymo母公司Alphabet的财报数据,Waymo2018年的年亏损预计为约10亿美元。
资金压力加上资本寒冬,2019年以来,自动驾驶领域频频爆出融资难、内讧倒闭、裁员等新闻,其中甚至不乏Drive.ai等明星项目。寻求融资和精简团队几乎成了各家自动驾驶公司当前的关键事。对滴滴出行等网约车公司来说,自动驾驶业务短期内同样无法为它们带来盈利。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因在研发上的不断投入,去年开始滴滴出行亏损幅度出现明显扩大,现在及时将外部投资者引入自动驾驶汽车业务,能够分担高昂的研发成本。滴滴2019年2月曝光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8年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
重重压力下,滴滴的竞争对手Uber已经将自动驾驶这一财务包袱分拆了出去。2019年年初,软银、丰田以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电装(Denso)用10亿美元收购了Uber自动驾驶汽车部门14%的股份。这笔交易之后,Uber自动驾驶汽车部门的估值超过70亿美元,相当于其两年的运营成本。在部分投资人看来,滴滴也可能走上Uber的这条路。
强敌环伺
据《财新》报道,滴滴在2015年的融资材料中曾给出投资人十分乐观的盈利预期——“2016年到2018年利润预计分别为5.4亿美元、10.2亿美元、15.1亿美元,目标是2018年在美国上市,届时整体估值将达870亿美元。”
但这一上市计划随后几经搁浅。2018年原本该是滴滴大展身手的一年,两次顺风车车主杀人案件却将其推上风口浪尖,遭遇监管、用户、市场等多重危机。随后,滴滴一方面要围绕监管和网约车新政做出大刀阔斧的调整;另一方面,受顺风车事件影响,公司所能提供的运力供给能力正遇到滑坡。
根据滴滴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末,公司顺风车注册车主3000万人,注册乘客1.6亿人,日均订单200万单;2017年全年,滴滴顺风车和快车拼车服务累计分享座位超过10.5亿个。不过,自从顺风车业务下线后,这部分运力直接降低为零。
相比业务扩张,滴滴当下把更多精力放到了安全层面,希望建设更完备的科技安全体系。2019年7月2日,滴滴出行方面宣布2019年计划在安全领域投入20亿元。同时,正在建立一套涵盖评估标准、技术支持、客服响应、干预处置等方面的安全体系。
滴滴的脚步放缓给竞争对手们带来了新机会。在它专注安全整改期间,整个出行行业正发生新的变化:新玩家不断进场,四周环伺的强敌只增不减。
2018年10月,背靠阿里的哈啰出行上线打车服务,从单车单一业务转向四轮出行市场; 2019年1月,哈啰出行启动顺风车业务,在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开通运营; 截至2019年3月中旬,哈啰顺风车车主的注册人数已超过200万人,总发单量达到700万。
同时,以首汽约车为代表的自营网约车也涌入这个战场。比如,2019年5月,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旗下的出行平台“有鹏出行”在广州上线试运营,威马汽车也表示将上线网约车业务。
2019年以来,拥有车源优势的传统车企也在不断进军网约车。比如,车企“国家队”长安汽车、东风集团和一汽集团联合腾讯、阿里、苏宁等巨头成立“T3出行”,还有上汽的享道出行,长城的欧拉出行,吉利汽车支持下的曹操专车等。
另一面,携带巨大流量的互联网巨头们在加速对网约车行资源的整合。继高德、携程等之后,2019年5月开始,美团将打车业务调整为聚合平台,接入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不同平台的多元车型。
重重冲击之下,2019年3月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9年1月网约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滴滴的DAU(日活跃用户数量)均值为1105.7万,位列第一。首汽约车位列第二,DAU均值为66.5万,曹操专车的DAU也达到了66.5万。这意味着,后两者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滴滴的10%。
当下,滴滴正面临增长和盈利的取舍。公司需要在打车、外卖、自动驾驶等增长故事里进行选择。
在公司2019年2月召开的月度全员会上,程维宣布公司将做好过冬准备:2019年将聚焦当前最重要的出行主业,“关停并转”非主业,在业务重组后进行裁员,比例约占整体员工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与此同时,据《财新》报道,滴滴从2018年10月开始还停止扩张负责新业务探索的R-Lab,让滴滴外卖处于自然消解状态,同时叫停酒旅业务。2019年6月,滴滴也开始在App中接入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尝试做聚合平台。如今,剥离自动驾驶业务可能将成为其下个阶段更务实计划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