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赋能TO小b玩法大全
新浪微博,小红书,云集,贝店,抖音,今日头条,就连百度百家号都在忙着to小b,还有微信生态中的社群团购,都在说赋能小b,那么到底小b的玩法有哪些?怎么才能赋能IP,是做平台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今天智远结合市场盘点了To小b的玩法。
在to小b之前先说两句,为什么要to小b,第一,产业互联网的出现,让大B端(重资产模式)的创业机会越来越难,几乎有一个大B的项目,就会面临被收购或者被复制,要么就是投入风险过高,验证商业模式成本较大,存活率低。第二,市场巨大的变化,以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为主的平台,将社交化的流量瓜分,如果存粹靠TO大B商业化手段去变现,较难,赋能小b,一方面跟随共享经济的脚步,另一方面,鼓励轻资产微创业,其次也是促活的一种手段。
1
-抖音to小b案例-
to小b的路线有很多中,但是平台属性不同,给予to小b的赋能也是不一样,先以抖音为例,抖音是以短视频为主的平台,那么抖音的to小b主要以鼓励创作短视频为主。
用户完成垂直兴趣领域认证,鼓励垂直领域视频创作,即可获得流量倾斜,打造小b个人IP品牌。
<个人品牌>
<鼓励自媒体创作>
不定期通过话题的方式,或者节日的热点,让用户创作相关的内容,优质内容通过算法推荐,为小b赋能流量倾斜。
<热搜榜单>
<主题话题榜单>
将自己平台孵化的视频大V,或者有垂直领域才艺的网红,与mcn公司签约,参加些综艺节目,比如: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等。
<抖音平台出身:摩登兄弟>
<快本:代古拉>
2
-今日to小b案例-
相对于今日头条来说,抖音是头条旗下产品,内容型产品tob的方法更为多一些,比如,在整个头条生态里,共有8种手段去赋能小b,这些都是在做流量的垂直倾斜,在头条的私域流量池中,让用户随便的玩,总之就是对一个产品(今日头条)产生黏性,玩法分别如下:
1.鼓励垂直领域内容创作
2.帮助小b做个人认证
3.在今日头条做直播
4.发短视频创作
5.发布微头条
6.圈子功能(社群方向)
7.问答产品
8.店铺(带货功能)
<一图众览所有赋能小b功能>
线下模块,头条联合各大品牌方主办各种主题年度盛典,创作者大会,年会等,也是赋能小b的一种手段。
3
-小红书to小b案例-
作为KOL新电商,小红书算是近年来在这个领域稳住了脚,前期引入众多明星,后期培养素人写日记种草的方式,去做自己的电商,那么小红书to小b的玩法也有很多种,这些都是以流量倾斜的形式让用户转化,比如以下这些:
1.素人认证(身份证 职业)
2.日记带货创作
3.短视频创作
4.话题带货创作
5.打卡带货创作(健身打卡 早安打卡 等8种打卡法)
6.不定期主题活动创作等
<认证>
<主题话题>
4
-新浪微博to小b案例-
2009年成立,新浪微博算是to小b的早些玩家了,从抢流量,到做生态矩阵,到孵化各种自媒体,到各种网红,到各种创作者等,相信都不陌生,微博在自己私域流量池to小b的玩法有哪些?
1.个人认证(标签 达人 红人 职业等)
2.鼓励话题创作
3.鼓励超话社区
4.鼓励微博直播
5.鼓励文章创作
6.鼓励问答创作
7.鼓励店铺带货
8.鼓励视频故事创作
线下活动也是赋能KOL必备的手段之一,微博通常常用的手法如下:
1.微博之夜
2.微博KOL影响力峰会
3.微博颁奖典礼
这一系列的玩法以及活动,都是为了流量的倾斜,为小b的赋能,产生更多的黏性,以及让更多的小b在平台能够达到商业的变现。
5
-贝店to小b案例-
社交电商经历了3年的业务形态演变而成,从直销到微商,从微商到社交电商,似乎是2019年新零售领域一直较热的话题,能够抓住机会脱颖而出的平台不多,后者跟风模仿的也不少,当然传统电商转型的也众多,除了享受一把当时的流量红利,快速起盘,还是要认清社交电商形态发展的本质。
2019年贝店大会中,贝店创始人发言观点称,未来是零售化,社交KOL化,智远认为这个观点是大趋所势,不管是阶段性的线下社区团购,还是线上399分销制平台,还是小程序电商,都跑不过这个环节,KOL化。
1.借助商业模式在微信中孵化团长小b
2.依托卖货为中心卖微创业机会
3.鼓励小b自建社群管理团队
4.鼓励小b创作内容从其他平台吸引流量
5.官微推优秀KOL表彰
6.社群优秀店主评选
7.不定期线上超级锦鲤
8.优秀店主作为品牌代言
9.不定期的卖货榜活动
<贝店APP社区板块>
1.鼓励自举办团队沙龙
2.官方城市巡回线下沙龙见面会
3.线下“菁英”培训班
4.贝店颁奖年会
5.不定期地推活动
社交电商平台很多,云集,环球捕手,前期常规都是用商业模式,分销制裂变切入获取流量,假设只会在平台以卖货为导向,赚钱为吸引点,但是时间长,会发现,用户会疲劳,带货就没有动力,就要引入更多的玩法以及做黏性的功能,比如线上社区,认证,直播,短视频等,来促活,种草,是社交+电商必走之路。
6
-即刻to小b案例-
提起即刻,相信很多的朋友对即刻电音应该很不陌生,在这个APP上我经常和创始人做互动,即刻作为一个兴趣类型APP,“一方面会制作更加精细、垂直的主题,让小b或者用户去参与,另一方面优化主题推送服务,更合理利用手机通知栏,实现用户和信息的匹配”。那么他们的玩法有哪些呢?
1.赋能KOL,鼓励认证
2.标签标识认证(偏于创作者 活跃)
3.即刻兴趣社区发言
4.主题话题鼓励创作
5.线下(即刻综艺节目)
写在最后
每一个平台的背景不同,玩法略显有些差异,但是本质底层逻辑都是很相似,以一个点去带动流量,平台流量足够多的时候,开始做社区生态,赋能更多能创作的KOL,结合微信巨大流量池,不断的往自己APP做导流,最后形成转化为闭环,未来平台与平台之争,应该属于KOL之争,兴趣组织,自媒体之争,因为他们背后有足够的流量,哪个平台给予流量倾斜与变现,小b更偏于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