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Zealand
English
Share

他们如何“打败”Uber?

财经Author: 墨腾创投
他们如何“打败”Uber?
SummaryUber 仍有强有力的竞争者。除了已经和 Uber 整合过的滴滴出行、Grab、Careem,以及现在仍在竞争的 Lyft、Ola 等,

Uber 仍有强有力的竞争者。除了已经和 Uber 整合过的滴滴出行、Grab、Careem,以及现在仍在竞争的 Lyft、Ola 等,还有一些我们很少听说过的名字:

今年2月份,总部位于巴塞罗那的 Cabify 融资7000万美金;3月,总部位于塔林的 Taxify 将名字改成了 Bolt;进入5月以来,先是总部位于纽约的 Gett 宣布获得2亿美金融资,紧接着总部位于巴黎的 Heetch 宣布融资3800万美金。

遥远又陌生的独角兽

这几家都是和 Uber 类似的叫车模式,而且规模都不小,Cabify、Bolt、Gett 都已经是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独角兽。

当然了,这些资金和估值相比 Uber 仍然是九牛一毛。但是在这样一个几乎垄断的领域,能够在 Uber 横扫全球之后还茁壮成长,对于任何想要在巨头之外有所突破的互联网公司们,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Bolt

东欧、非洲为主

Bolt 原来的名字是 Taxify,2013年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成立。创始人是兄弟俩,CEO Markus Villig 刚创立这家公司时,还是一名19岁的高中生;他的哥哥 Martin Villig 是前 Skype 员工。

hougarden

Markus Villig(右)和Martin Villig(左,是不是有点像卷福?)

这里要多说几句,爱沙尼亚听起来很陌生,科技创新方面却很领先。Skype 就创始于这个国家,虽然后来被微软收购,总部迁到卢森堡,但是Skype大部分开发团队和近半的员工仍然在爱沙尼亚;另外一家著名的国际汇款公司 TransferWise 也是诞生于此。

Bolt的前几年一直不温不火,2017年8月是个转折点,获得了种子轮之外的第一笔投资,来自中国的滴滴出行,据说金额是八位数。去年5月,滴滴和戴姆勒等一起再向 Bolt 投资了1.75亿美金。

Bolt的总部虽然在东欧,但是却在非洲这个 Uber 的薄弱地带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去年9月时,Bolt 在乌干达,南非,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和加纳拥有240万活跃用户,Uber 在这几个国家的数据是130万。今年4月,Markus Villig 表示 Bolt 几乎一半的业务都集中在非洲。

Gett

以色列、俄罗斯、英国、美国

Gett 的 CEO 及创始人 Dave Waiser 出生于俄罗斯,在以色列长大;另一名创始人 Roi More 也是俄罗斯人,他俩还共同创办了俄罗斯版 “Groupon” Vigoda.ru。

hougarden

左一为Dave Waiser

Gett 于2010年创始于以色列特拉维夫。虽然只在四个国家运营,但迄今为止融资额已经高达7.9亿美金,其中3亿来自大众汽车集团。

此外,在2016年时,俄罗斯银行 Sberbank 还提供了1亿美元的贷款,帮助 Gett 在俄罗斯和东欧扩张。(Sberbank 也是 Uber 的投资方,看来同时投资直接竞争对手的不只是软银)

hougarden

Gett在伦敦的商务车

伦敦和莫斯科是 Gett 最大的两个市场,该公司的一半收入来自纽约和伦敦。虽然运营的历史比较悠久,但是 Gett 并没有盲目扩张,而把重点放在某些特定的领域,比如商务出行上。Gett 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企业客户。

hougarden

Cabify

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

Cabify 的创始人是斯坦福学霸、西班牙人 Juan de Antonio。Cabify 专注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上,80%的业务都在拉美。

hougarden

Juan de Antonio

Cabify创始于2011年,陆续融资接近6亿美金,主要投资方是日本电商巨头乐天(乐天也是美国Lyft以及中东Careem的主要投资者)。最近的一次融资是在2月份,获得美洲开发银行7000万美金的债务融资。

hougarden

Heetch

法国、摩洛哥

Heetch 成立于2013年,总部在法国巴黎。这是一家专注法语的打车应用,并且刚上线时定位为“深夜打车应用”,目前在法国已经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目前总融资额为7000多万美金。

去年因为监管原因,Uber 和 Careem 先后退出摩洛哥,但 Heetch 很快就进入市场,并称自己是摩洛哥唯一的合法打车应用。在5月份最近一次融资过后,Heetch 将会进入另一个法语国家阿尔及利亚。

为什么是他们?

从上文的描述中,其实可以看出一些共性:

Bolt 的优势是在东欧和非洲,这两个区域都是传统互联网巨头比较忽视的“小市场”;Gett 的运营区域和 Uber 有重合,但是更专注“商用”;Cabify 专注在西班牙和葡萄牙语市场。他们都是选中一个目标市场之后,精细运营。

以 Gett 为例,它在英国的定位是“UK's Black Cab App”。极具复古特色的黑色出租车和红色双层巴士一样,是英国的一道风景线。但是大部分司机都在抵制 Uber,他们认为 Uber 的“不公平竞争”直接导致了收入降低。因此,Gett 只支持出租车的做法受到广泛欢迎。

hougarden

Bolt 则是节约成本的典范。技术团队都在爱沙尼亚或者罗马尼亚,光工程师的人力成本就比设在美国加州节省一半;在各个目的国,Bolt 也是能省就省,每个国家只雇佣3-5名员工。

hougarden

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共性。欧洲大陆本身就比较多样化,而且在殖民地时代是很多新兴市场的宗主国。所以,西班牙的 Cabify 主要市场是在拉美,Heetch 的主要市场是在法国和摩洛哥。

Uber 作为一个美国生长起来的应用,在急剧扩张的时候,在小语种区域的本土化上或多或少都是有欠缺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欧洲复杂的运输法规。直到现在,Uber 在匈牙利、丹麦、意大利等国家的部分功能都是被禁止的,Bolt 也曾被伦敦交管局强制停止服务,Cabify 在自己的大本营西班牙也被迫停业了一段时间。

不过相比 Uber,这些本土公司更熟悉欧洲的各种法规,和政府人员打起交道来也更顺畅。

出行市场最激烈的大战发生在2012-2016这几年,上文所述的这些公司都是成立在大战期间。当时,全球出行公司的数量要比现在多得多,现在他们都去了哪里呢?

在这几家独角兽中,也有当时参战者的身影。比如专注拉美市场的 Cabify,整合了德国孵化器旗下Easy Taxi 在拉美的业务。

整合还在继续。比如英国的 Hailo,也曾融资数亿美金,但是在不敌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已经和戴姆勒收购的 MyTaxi 合并,失去了自己的品牌。

hougarden

挑战

出行市场并不好打。Uber 自诞生起就不断被复制,和其他商业模式相比,共享出行的门槛并不高。亲历过中国出行大战的我们也能够感觉到,各个应用的基本功能类似,最后几乎都是在拼价格和补贴,注定了这是一个烧钱的游戏。

上文提到 Bolt 的转折点就是滴滴的投资,如果没有滴滴八位数的注入,很难想象一个偏远的东欧创业公司,能够成为 Uber 在非洲的有力竞争者。

这些公司的区域优势能保持多久也很难说。比如在拉美占优势的 Cabify,虽然整合了 Easy Taxi 的原有业务,但是仍然面临着滴滴和优步这两大巨无霸的双重压力。

不过,即使已经上市的 Lyft 和 Uber,也仍然困难重重不是吗?急剧下跌的股价某种程度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 Uber 的质疑。

------------------------------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