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Zealand
English
Share

Helvetica:一个字体终究是会过时的

生活Author: 爱范儿
Helvetica:一个字体终究是会过时的
Summary2019年4月,Helvetica字体更新了,距离这个传奇西文字体的上一次更新已经过去了35年。

2019年4月,Helvetica字体更新了,距离这个传奇西文字体的上一次更新已经过去了35年。之所以被称为传奇,是因为这个诞生于1957年的字体长盛不衰,从美国航空、松下电器、雀巢到纽约地铁标识系统,都有Helvetica的身影。它可能是应用最广泛的现代字体。

hougarden

Helvetica流行的原因是它就像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能够清晰、可靠、中立地传达信息,同时让人意识不到字体的存在。有人把Helvetica称为「无衬线字体的终极形式」。因此,它的更新周期也非常漫长。Helvetica的上一次更新是在1983年推出的HelveticaNeue(意为「新的Helvetica」),新字体增加了更多的粗细和宽度,以适应桌面排版。

hougarden

这一次,Helvetica的改版历时4年,而且更加彻底,字体设计师重绘了每一个字体,并增加了3种视觉尺寸,目的很简单:适应更小的屏幕阅读。从诞生到两次更新,Helvetica字体的演进也代表了平面设计风格和传播介质的变迁。而最近的这次更新,Helvetica似乎已经落后了。

这一次更新了什么?

Helvetica这次更新后的名字叫HelveticaNow。拥有Helvetica字体版权的Monotype公司写了一篇短文介绍这个新字体,它的更新主要有三个方面。1.三种视觉尺寸(Optical Size)HelveticaNow有三种适用不同场景的视觉尺寸:Micro、Text和Display。其中Display主要用于标题文本,Text用于正文,Micro是这次新推出的尺寸,用于在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小尺寸高分辨率屏幕上。

hougarden

参与此次字体重制的设计师在接受TheVerge采访时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对于他来说,Helvetica通常在6pt(点,字体度量单位,1pt=1/72inch=0.3528mm)时就变得难以辨认。Micro尺寸调整了字形和字距,可以让它即使在3pt下,也能够被轻松辨认。2.可替换字形为了给设计师更多的选择,HelveticaNow为一些字母提供了可替换的字形,过去,设计师只能手动进行修改。比如,大写「R」最后一笔可以变直,小写的「a」可以用单层的结构,小写「i」的点可以用圆形。

hougarden

3.字体细节调整「HelveticaNow不是一次更新,而更像是一次重制。」这次字体的改版历时4年,Monotype的设计师重绘了每一个字符,HelveticaNow包含9个字重(从极细到超黑),3种视觉尺寸和2种斜体,而每一个样式下包含字母、数字、符号等共有815个字符,所以,字体设计师义工重绘了四万多个字符。微博用户@字体主义把HelveticaNow和旧版的HelveticaNeue做了一个对比,认为「字符整体更现代了,更偏几何风格。」

hougarden

蓝色为HelveticaNow,红色为HelveticaNeue.图片来自:@字体主义

Helvetica 为什么成为传奇

Helvetica的诞生是二战后全球化思潮和设计上的现代主义交织的结果。独立制片人导演GaryHustwit的纪录片《Helvetica》详细解答了这个字体诞生的背景。战后,人们开始致力于减少国家间的贸易壁垒,促进自由交流和贸易,许多国际协定和组织都在这个时期产生,如世贸组织、世界银行等。文化上的全球化思潮同样明显,战后百废待兴的背景也影响了设计思想的「除旧迎新」。两个因素交织,设计上的现代主义主要体现为实用主义观点。比如,当时有设计师认为建筑应该是「为居住而准备的机器」,汽车是「旅行的机器」。

hougarden

一栋现代主义大楼

现代主义设计师普遍抗拒从古希腊和中世纪继承下来的旧风格、旧结构,他们拒绝在设计中采取装饰性的图形,转而强调使用纯粹的几何形式。Helvetica是这些设计思潮的集中代表。它起源于瑞士,是典型的简约、自然、人性化的风格。关于Helvetica诞生已经有非常多的记录,20世纪50年代,老牌的字体公司哈斯铸造厂(HaasFoundry)为旗下的头牌无衬线字体HaasGrotesk创造了一个更现代化的版本NeueHaasGrotesk,它就是Helvetica的前身。

hougarden

设计 Helvetica 的 Max Miedinger 和 Eduard Hoffmann(右)

为了在美国推销这款新字体,公司的字体总监对NeueHaasGrotesk进行了微调,并将其改名为Helvetica(意为「瑞士的」),最终这款字体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Helvetica的字形足够完美,甚至被设计师称为「无衬线字体的终极形式」,更重要的是它非常符合实用主义的思潮,没有复杂的装饰性元素,就像一个透明容器,只供放置、展示和组织信息,读者甚至意识不到字体的存在。一位设计师回忆了Helvetica出现的意义:上世纪60年代的企业标识系统一般由各种奇怪的形状、蠢笨的照片和傻气的字体组合而成。

hougarden

Helvetica的出现改变了这种过时的做法,设计师不再使用虚伪的人物和混乱的字体来做平面设计,只需要一张白纸,大幅留白,用Helvetica写上公司名或宣传语,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hougarden

「没有人物,没有虚伪的笑容,就是一瓶美丽的冰镇可乐。就是这么真实,句号。」来自:纪录片Helvetica

你能想象那是多么令人振奋和激动吗?就如同你刚爬出一片沙漠,满嘴都是肮脏的沙尘,然后有人给你递上一杯清澈见底、令人精神一振的、冰镇的纯净水。让你所有的不快、历史包袱都抛之脑后。一位设计师如此说到。

字体为传播媒介服务

Helvetica诞生时,字体主要还是用于印刷品,而它的优雅、可靠、中立也帮它走过了桌面PC时代。纪录片《Helvetica》提到,20世界7、80年代,因为Helvetica被大范围应用甚至有滥用的嫌疑,很多叛逆的设计师开始有意对抗这种风潮,「一本印着简单的logo、商务人士,使用Helvetica字体,并有大量留白的册子,基本等等同于无聊。」但进入90年代后,不少理性的设计师又重新回归了Helvetica。1982年,Helvetica开始第一次大的更新,新字体增加了更多的粗细和宽度,以更好地适应桌面排版。苹果从Macintosh电脑时期开始就一直收录了Helvetica字体。早期,Macintosh将衬线字体AppleGaramond作为系统字体。2002年,无衬线字体Myriad取代AppleGaramond成为苹果的官方字体。

hougarden

从 Apple Garamond 到 Myriad .图片来自:魚生臣

在乔纳森·艾维(JonyIve)成为苹果首席设计官后,苹果在设计风格上有了大的转变。扁平化的iOS7开始将HelveticaNeue作为系统默认字体,从OSXYosemite开始,Mac上也开始把HelveticaNeue作为默认字体。Windows上的默认字体Arial也是Helvetica的衍生字体,因为它是微软和Monotype共同开发的,其比例、字距、行距和比重都依照了Helvetica的设计。尽管设计界认为Arial不如Helvetica优雅,但它在很多时候满足了同样的需求。但在进入更加碎片化、屏幕更小的移动时代时,Helvetica已经有点无法满足需求了。2015年,iOS9将默认字体改成了苹果推出的旧金山字体(SanFrancisco),以替代之前的HelveticaNeue。

hougarden

这不是一个头脑发热的举动,因为苹果在同期推出了AppleWatch,而HelveticaNeue在小字号上一向表现不佳。设计师AkinoriMachino总结了设计圈对HelveticaNeue的吐槽:「如果你输入小字号的Helvetica文字,你会发现易读性很低,显得模糊。有些文字交叠在一起,难以辨识。」

hougarden

「Helvetica Sucks」.图片来自:ErikSpiekermann

苹果的旧金山字体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有「SF」和「SFCompact」两套子家族,前者用于iOS和MacOS,后者用于WatchOS。同时,两个家族都有「Display」和「Text」两个视觉尺寸,后者用于小屏幕展示,有更大的字距。

hougarden

2017年6月,Google在推出针对中日韩文字的开源字体思源黑体几个月后,又推出了一款「参数化」字体Spectral。这是一款为流畅的电子阅读体验而设计的一款免费字体,旨在减少阅读过程中可能由字体产生的干扰,尤其合适用于网络长文。而所谓的「参数化」,指的是它没有固定的字形,它被基于参数的字体生成器Prototypo转化为参数化字体,字体设计师和爱好者可以用「傻瓜式」的操作,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意调整字形,甚至从非衬线体调整到衬线体都不在话下。

hougarden

新推出的HelveticaNow和旧金山字体的思路很像,有专有的适合小屏幕的字距更大的视觉尺寸;在接受采访时,参与HelveticaNow改版的字体设计师同样表达了对可变字体的认同,HelveticaNow欢迎新技术带来的改变,比如我们需要「micro」尺寸的Helvetica,但未来是不是会需要更细一点的字体呢?纵观Helvetica最初的诞生和走红,以及移动时代的新变化,字体会受到时下设计风潮的影响,但它最终要为传播媒介服务。互联网时代爆炸性的信息和更多元化的阅读媒介,对字体的实用性、功能性、可变性(或者说随不同媒介改变的适应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之后,Helvetica的下一次更新是不是还会在30-50年之后?」被问到上述问题时,Helvetica的设计师认为,如果这次更新的方向是正确的,那问题就是成立的。他或许是对的,但也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Helvetica很难再获得统治性的地位。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Comment
Verification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