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Zealand
English
Share

我70后,学计算机,在石家庄教西班牙网友种红薯

转载Author: 马可
我70后,学计算机,在石家庄教西班牙网友种红薯
Summary我70后,学计算机,在石家庄教西班牙网友种红薯

一位学计算机出身的70后,因为热爱种菜成为了专业的三农创业者。几年来,她不仅教会了100万网友种菜,还获得了中国首个移动互联网领域三农信息奖项“金稻穗奖”的农业技术普惠人物奖。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农业技术普惠。

hougarden

农民在田间抢收红薯。(新华社/图)

来自西班牙的红薯

故事是从一张照片开始的。

2017年10月,李月收到了一张网友发来的照片,他说:“我看了你们的视频,种下的红薯长得又大又好!”李月从言语中,能感受到他的激动。

hougarden

网友“田猫警长”发来的红薯。(作者供图)

这本来是李月做农技分享后经常收到的反馈,但这位网友有点特殊。

这是一位在西班牙生活了十多年的华人,网名叫“田猫警长”。他因留恋中国的饮食习惯,自己种了许多的蔬菜,有卷心菜、毛豆、紫生菜等等。每次回到国内,他都会带上一两袋种子去西班牙,在当地租的一小块农场里种下,等待成熟收获后食用。

如何高效地种植蔬果?一直是令田猫警长苦恼的问题。2016年,通过今日头条,他发现了“我爱种菜”的头条号,多次留言互动。

一次,田猫警长在账号下留言问道:红薯苗看着很旺盛,但为什么结的果实比较小?

李月尽可能详尽地回复了他:这是很常见的种植误区。如果扒开红薯秧子,发现地表出现裂缝,就说明红薯根茎正在逐渐膨大。这时需要及时增施磷钾肥。有个简单的办法,可以把草木灰按照10:1的比例装到水壶里,兑水喷洒在红薯叶子上。草木灰含有很多微量元素,不仅可以提升红薯产量,还可以增加红薯口感。草木灰烧红薯的叶片,也会抑制秧苗疯长,可以让养分更集中到红薯的发育上。

一年后,田猫警长按照李月的办法实施,种出了“又大又好”的红薯。

hougarden

哥伦布前两次美洲之旅后绘制的地图的复制品。(新华社/图)

如果你仔细翻阅红薯的历史会发现,在古老的大航海时代,哥伦布在美洲发现的红薯是经由西班牙水手传入的中国。而如今,借着移动互联网,一个石家庄的三农创作者教会了在西班牙居住多年的华人种植红薯——中国红薯种植技术由此又传回了西班牙。

西红柿引发的田园梦

种植能手李月和农业本没有直接关联。1996年,这位70后踩着互联网腾飞的节奏,在大学里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没想到的是,十几年后,计算机和一枚西红柿产生了化学反应。

严格来说,童年的记忆,是李月田园梦的起源。她的童年是现实版的《向往的生活》。10岁以前,李月一直住在河北唐山乡下的姥姥家里。姥姥家有自己的菜园,院子里种着桃树,一到夏天就可以直接摘着吃。直到现在她还记得,院子里的西红柿总是皮特别薄,汁水充足,吃着酸酸甜甜的。

但长大后,李月很难再尝到童年的味道。“现在菜市场或者超市里买到那些被催熟的西红柿,皮硬,汁少,味道几乎很淡。”李月说。

2010年,为了找回童年的记忆,李月在石家庄的城市结合部租了一小块农场,开始尝试种植西红柿和一些绿叶菜。“地很小,不到一分地,相当于现在的一居室。”她回忆。后来,李月还吸引了两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就此形成“我爱种菜”的团队雏形。

hougarden

李月在“金稻穗奖”现场分享(作者供图)

西红柿是家庭中最常见的食物之一,很少有人知道,它也是最难打理的蔬菜之一。但李月却能对此如数家珍:一株西红柿从幼苗到结果,至少会遇到几十种问题。

最开始,李月也是种植小白,西红柿种了很久,只见开花不见结果,“这和现在很多菜友遇到的问题一模一样,但最初我也没有经验,也是一边种一边学”。李月学计算机出身,天然对互联网颇为敏感,在网上查找资料后,她才明白,这种情况需要少浇水、适当增施磷钾肥、勤去侧枝等一系列管理要点。

李月恍然大悟,原来种植也需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技术,而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就是互联网。

后来,她还陆续碰到蔬果空心、裂果、小果等一系列情况。“久病成医”,种得多了,自己慢慢琢磨、上网查资料,也都慢慢摸清了。时间一长,李月逐渐成为很多人眼中的种植能手。

教城市“新农人”在阳台种菜梦

种菜种了6年后,李月希望能通过互联网,把种菜的乐趣和技巧分享给更多,像她一样热爱田园的朋友。

2016年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开始在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上发内容。让李月没想到的是,账号发布的第二条内容就火了。这是一篇教人如何在厨房种芽苗菜的文章,最后阅读量是8.1万次。

文章在上午11点左右发出,李月看着点击数和粉丝数蹭蹭往上涨,激动坏了。直到晚上,她还把手机放在枕头边,隔一会儿就摸出来看看。丈夫笑她,用心的情况堪比观察股票上涨行情。

在网络上进行农技分享的背后是下笨功夫。据李月介绍,要完整拍摄一类蔬菜的播种、管理和收获全过程,非常耗时耗力。蔬菜的生长周期,最短也需要一个月,长则需要半年。

这些素材如果一股脑儿放到用户面前,并不吸引人。李月只好从自身出发,琢磨观众心理,想着怎么样才让这些专业内容更容易被人接受?

她尝试用倒叙的手法来呈现蔬菜的生长周期。“因为大家会先对蔬菜长成什么样子感兴趣,再对种植过程感兴趣。”

如今,李月的团队“我爱种菜”已经拍摄了200多个品种的蔬果,出镜较多的有常见的生菜、菠菜等绿叶菜,也有西瓜、甜瓜等瓜果,还有冰菜、芦笋等特色蔬菜。为了使内容更专业,他们还建设了800平方米的内容拍摄基地。拍摄的所有蔬菜,由团队人员亲自尝试种植、验证方法可行后才与粉丝分享。

李月更喜欢称呼粉丝为“菜友”。她分析,关注“我爱种菜”的菜友一般是三类人:一是对城市家庭种菜感兴趣,这类菜友主要是在阳台、楼顶或郊区种菜。他们对于内容的需求是基本种植过程。二是农场主,他们爱看特色蔬菜品种推荐。三则是菜农,他们的兴趣点在于高产管理技巧。

在以往用户关于家庭种植的刻板印象里,种菜似乎是老年人的爱好。但李月分析了后台数据后发现,“我爱种菜”的粉丝竟然大部分是18到30岁的人群,占比高达64%,他们最爱看的内容,是关于阳台种菜的相关技巧。

“我琢磨着,这可能跟城市新农人越来越多有关。许多在城市里的菜友,他们没法像我这样租一块地,但又想自己动手种菜,只能是在阳台上种了。”李月边说边发来了几个菜友分享给她的照片。

hougarden

上海菜友分享的自家阳台和猫(作者供图)

一个上海的白领小姑娘在阳台上种了木耳菜、香菜、苦瓜与小番茄。一位妈妈为了让自幼体弱的女儿吃上健康菜,在自家楼顶搭建了一座空中种植园,种上小白菜、黄瓜、西红柿、辣椒、大蛇瓜等等,一到收获期,整个楼顶五彩缤纷。有的菜友,甚至把果树弄到了楼顶。

做农业自媒体三年,李月通过“我爱种菜”结识了100多万个喜爱种菜的网友,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她和团队累计帮助过1.6万人解决了种菜遇到的各类问题,其中包括30多位来自瑞典、西班牙、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的海外华人。

有菜友在视频下方给他们留言:“我爱种菜”简直是头条里的“瓜果蔬菜种植百科全书”,实打实地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李月感慨,坚持三农创作这么多年,这是“我爱种菜”一直想做的事情,而且现在真的做到了。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次,她拿起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自己平凡又忙碌的一天:穿着靛蓝色的侗服,扎起发髻,在漫山遍野的茶树间移动,娓娓道来如何用双手快速掐下翠绿的新茶叶。只是没想到,属于她的简单生活,一夜爆红,获得了124万粉丝的喜爱。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Comment
Verification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