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Zealand
English
Share

起诉美国政府,这场“司法国际大战”华为胜诉几何?

转载作者: 陈琳、侨报综合
起诉美国政府,这场“司法国际大战”华为胜诉几何?
摘要休斯敦华裔律师陈文在接受侨报访问时表示,华为和孟晚舟发起的这两起诉讼都属于民事诉讼,它们对于美国政府起诉华为的刑事案件是否具有扭转作用,眼下尚难判断,但是,这些举动对于华为重塑社会舆论和国际形象则影响巨大,华为可以有机会将美国政府处处扼杀华为的行为拿到法庭说理和曝光。

华为起诉美国具体流程是什么?华为胜算几率有多大?将给华为带来怎样的后果?是否会对孟晚舟事件造成影响?针对上述问题,让我们听听美国的律师如何解读。

hougarden

孟晚舟

华为绝地反击,意义在于重塑社会舆论和国际形象

休斯敦华裔律师陈文在接受侨报访问时表示,华为和孟晚舟发起的这两起诉讼都属于民事诉讼,它们对于美国政府起诉华为的刑事案件是否具有扭转作用,眼下尚难判断,但是,这些举动对于华为重塑社会舆论和国际形象则影响巨大,华为可以有机会将美国政府处处扼杀华为的行为拿到法庭说理和曝光。

hougarden

休斯敦华人律师陈文 (图源:侨报记者陈琳摄)

陈文认为,华为需要通过这场诉讼向公众解释华为的产品是怎么样的,华为的产品是安全的,特别是,当华为声称他们发现美国政府曾经入侵华为服务器、窃取了大量的邮件和源代码后,这个线索也许会对华为所涉的刑事案子起很大的作用,比如,有可能阻止美国政府所掌握的一些证据被提到法庭上。在陈文看来,华为起诉美国政府的主要的目的应该是改善华为的企业形象和稳定华为的全球市场,商业方面的考虑更多一些。

在陈文看来,华为目前面临的是系统性风险和局部风险的并存。当年美国对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感到不满,对日本下手时打出的口号也是对日贸易逆差让日本占了便宜,进而迫使日元升值、提高对日进口关税,并惩罚日本企业。今天,华为和中兴通讯的遭遇,就像80年代日本大企业在美国的遭遇。因为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冲突,跨国企业成了祭旗的靶子,这是系统性风险。而企业由于跨国生意以及在美国设有分支机构,受制于美国法律约束因而给了美国可乘之机,为整个国家买单充当美国的拳击沙袋,这是局部风险。

陈文觉得,中美之间今天的贸易战以及今后可能出现的中美之间长期全方位竞争与对抗,华为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在其中应该起不了决定性作用,换句话说,中美之间关系正常,华为受益;关系不好,华为也不会是打开局面的决定性因素或压舱石。在这种情况下,华为要向世界表明,作为企业与中国政府的关系是蝴蝶与森林的关系,对于中美关系的大局并非举足轻重,以此最大限度降低系统风险的影响。同时,面对加拿大的引渡和美国刑事诉讼,华为应当动用两国的政治、法律人脉以及社会舆论,全力以赴,应付官司和指控,以”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解决局部风险。比如,华为在法律技术上可以从证据搜查是否合法、一事不二审( Res Judicata)等方面进行辩护,另一方面,从2015年伊核协议(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有效性,美国单边退出此协议缺乏事实依据,并对其他国家不适用等方面进行辩论。

陈文介绍说,美国以诉讼形式来惩罚打击其他国家公司的做法由来已久。上世纪 80年代,有多家日本公司在美国被起诉。比如,IBM控告富士通计算机软件侵权、因为自动对焦技术争端霍尼韦尔控告美能达、由于光纤争端康宁玻璃控告住友电子--都是美国指控日本盗取了美国技术的侵权诉讼。从1976年开始的十多年里,美国根据1974年出台的《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对日本共计发起了15次"301调查",范围包括汽车、钢铁、电信、半导体、制药等。同时,美国通过干涉日元对美元汇率,达到促进贸易出口目的。1985年,在美国主导之下,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签署了广场协议(The Plaza Accord)。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序贬值,以此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1987年,美国借口日本对美国的586亿美元贸易顺差,里根政府下令征收进口日本电子产品关税达100%。过后,在贸易差没有缩减的情况下,美国再次要求日本扩大进口美国的产品。几个重拳下来,日本迎来泡沫经济和其后”失落的二十年"。

对华为这样拥有先进技术国际大公司制裁的做法,是美国政府奉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手段。美国对外国企业刑事起诉的历史,往往司法弹压是手段,目的要么是逼迫外国政府在贸易、汇率、关税等方面做出让步、要么是逼迫这个公司做出让步给美国竞争对手更多经济利益和发展空间。法国的阿尔斯通前高管弗雷德里克·皮埃鲁奇(Frederic Pierucci),在美国被捕,相继,又有至少三名阿尔斯通员工被美国当局逮捕,通过不断抓人对该公司施压,要求配合美国司法部的调查,尽管阿尔斯通老板否认美国的司法压力与促成通用电气资产交易的关系,最后阿尔斯通的高层还是签字将公司资产出售给通用电气。

因此,陈文认为,华为的遭遇对以下跨国企业敲响警钟:1.在美国上市的跨国企业;2.在美国发行债券的跨国企业;3.与美国制裁国家有生意往来的跨国企业;4.在美国设有分支机构的跨国企业;5.与美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是主要竞争对手的跨国企业;6.表面上与美国没有关系,但有可能被美国长臂管辖权(long arm jurisdiction)的法律影响到的跨国企业。特别是在美国上市和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的跨国企业,依据美国证券法,美国有100%的管辖权,其财务、经营、资本运作等信息一定要严格遵守美国法律规定。

外企诉美政府普遍 胜诉关键在证据

美国政治法律学者张军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是这样说的。

问:此前美国有外国企业起诉美国政府且获胜的案例吗?华为这个起诉美国政府,胜诉的概率大吗?

答:外国企业包括美国企业起诉美国政府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历史上有胜诉的也有败诉的,这个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法律的本身。也就是说,看事实是站在哪一边的,如果事实站在你这一边,那么胜诉概率就非常大,如果事实不站在华为这边,那么胜诉的概率就比较小。

所以现在判断华为是否能够胜诉还为时过早,关键还是要看,华为提出来的指控美国政府如何应对,美国政府有什么样的证据。同时,程序一旦开始,美国政府可以向华为提出取证的各种法律程序,当然,华为也可以向美国政府做同样的事。

所以说,华为的胜算大不大今天是没办法判断的,因为华为指控美国政府,法院出于公平原则会给美国政府充分的合理的时间,由美国政府来提出这方面的证据。所以,美国政府并不需要在明天回复,而是可以隔一段时间。

最后针对华为的指控,美国政府要么是接受指控,要么是告诉法院华为的指控不实,美国政府有很多证据等等,所以今天做华为是不是会胜诉的判断,是比较早的。

孟晚舟很难受到牵连 美有能力报复

问:华为起诉美国政府将给华为带来怎样的后果?华为会因此而遭到美国政府的报复吗?

答:美国政府肯定不能因为你告我了,我就对你进行没有根据的报复,但是美国行政当局的权力确实也比较大,那么虽然说它在这一件事情上,无法针对具体的指控进行报复,但是针对华为,在其它方面,包括华为在美国做生意等方面,它还是有广泛的执法的权力。

一般认为,如果说采取一个政府行为,仅仅因为“你告我了”就进行报复,在美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问:华为起诉美国政府,是否会对孟晚舟事件造成影响?

答:从法律层面当然是没有影响的,不过孟晚舟案件本身,除了法律层面,比如说加拿大法院的体系,假如被引渡的话,美国联邦东区法院的体系,当然都是非常重要的法律的体系。

不过,孟晚舟的案件也有政治解决的可能性。比如说如果美中若达成了一揽子的贸易协定,特朗普总统也曾经说过,他不排除会进行干预。那么,虽然他的干预有可能会引发美国国内的很多的批评,但是从行政当局首长的角度,他确实是有这个权力的。

这也是后话,原因就是现在还没有到那一步,这还要看加拿大的法院最终的决定是不是要引渡,如果决定不引渡,那么这个事件就结束了。如果决定引渡,那么在引渡决定做出之前,特朗普行政当局可以决定要不要进一步的起诉和要求引渡。

当然,一旦引渡成功,到了纽约东区法院以后,美国政府尤其是行政当局对于进一步干预法院程序的难度就增加了。因为检察官是美国司法部体制下面的一个机构,而法院是美国三权分立里面独立的一极,这是一个问题。

所以在法律的层面,我认为不会对孟晚舟案件造成直接的影响。但是在政治的层面,那显然是中美之间的政治解决,又多出来一个新的议题。但这个诉讼本身,我并不认为对孟晚舟女士的引渡案的司法程序本身有任何直接的影响。

这是一场“持久战” 谁胜谁负暂难料

问:华为如果胜诉,美国需要做什么?修改国防授权法吗?其他在美外企是否也将受益?这次起诉会演变成一场持久战吗。

答:我觉得华为能否胜诉还有一个非常长的时间,那当然,如果胜诉的话,当然这个法案本身或者针对华为的部分甚至是法案的全部可能就被判不合美国的宪法。那理论上,华为可以继续做(相关生意),但今天去判断这个事情确实比较早,还要看看美国政府的反应等等。究竟谁胜谁负,今天无法作出这个判断。

这个案件有可能变成个持久战,因为不论是谁赢,都有可能要上诉。一来二去的话,一两年的时间也就过去了。

问:华为还指控美国非法侵入华为的系统,假如这个坐实的话,美国政府要承担什么责任?

答:如果侵入是违法的侵入,那么美国政府当然是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不过由于是华为的指控,它是指控的一方,所有它就有举证的责任。美国政府不需要证明自己做或者没做这件事情,这需要华为在未来一段时间提出来自己掌握了什么样的证据。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