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烟」运动:能造出下一个估值 380 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吗?
作者 | 刘士武、王美、思齐
编辑 | 思齐
一场轰轰烈烈的“新造烟”运动正在进行当中。
“新造烟”首先是区别于传统香烟的电子烟,而电子烟又可以分为两种: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新造烟”指的是电子雾化器品类,目前国内的电子烟创业项目也基本集中在这一领域,是这次风口浪尖的焦点。
而“新造烟”的“新”也是从目标用户人群上来看的。
对标美国,虽然电子烟正在侵占传统香烟的市场,但在目标人群上,电子烟的玩家们其实并不想和万宝路们抢夺存量用户,他们更看重的是年轻人们带来的市场增量,可以类比的是从“五粮液”到“江小白”们的白酒市场的变化。
在美国市场,虽然 Juul 官方一直坚持绝不会有针对年轻人方向的营销,但如今Juul 已然和潮流挂钩。Instagram 粉丝2200万的Bella Hadid多次在自拍或他拍中露出手中的 Juul,使得 Juul 成为了继口红之后,另一个可以被轻易获得的“明星同款”。
其实在此之前,和电子烟直接挂钩的是“蒸汽文化”这一亚文化分支,强调的是酷炫的视觉效果。借助相同的产品原理“出圈”成为大众消费品之后,第一个被吸引的自然也是年轻人们的眼球。
无论是在资本寒冬下依旧选择创业的创业者,还是用资本投票入局的投资机构,他们心中所希望的和创始人们所表达的愿景是相同的——大家都在尝试寻找、成为“中国的Juul”。
2018 年末,总部在加州的电子烟品牌 Juul 因为自己的年终奖登上了中国社交媒体的热搜。
“最强年终奖”的背后其实是 Juul 在行业内的成功, Juul 是由美国电子烟公司 PAX Labs 于 2015 年 6 月推出的一款电子烟产品,之后以独立公司的形态运营,根据公开报道,目前 Juul 已经占到了美国电子烟市场 68% 的份额。
完成这一令人艳羡的高光时刻,Juul 只用了3年。在基本立足于美国市场的后, Juul 也随即出海欧洲。
与此同时,同为万亿级市场烟草大国的中国,也在迎来电子烟的大爆发。关于具体的市场量级测算已经有足够多的数据,这里以国金证券的报告作为参考,未来 4 年的整体规模将超过 3000 亿元人民币。
此外,由于美国 FDA 开始出台政策对电子烟进行监管,规范化的市场使得需求减少,承包了全球 90% 的电子烟供应商们也开始调转船头开始服务国内市场、寻找内销的渠道和挖掘国内的电子烟消费需求。
这意味着过往消费品创业中,创业团队最难的供应链已经不成问题,也是为什么短期内电子烟爆发得如此之快的原因所在。
人人都想做中国版的 Juul,但同时也必须承认的是,Juul 在美国市场的声量很难在中国被复刻。
当下对于所有电子烟的玩家来说,最核心的任务是,在市场刚刚对品类产生认知时,作为第一波入场的玩家,保证不掉队即可。一个不恰当的类比是,如果中华香烟在香烟市场成熟后才面世,注定会丢失不少追随者。 此外,各大电子烟品牌也在积极联系KOL抢占流量入口,了解到,即便粉丝刚过五位数的小博主,都能收到不同电子烟品牌的推广合作邀约。 但即便是“不掉队”这个“小目标”,达成也并不简单,除了线上渠道,作为成瘾性强的产品,线下可能是比线上更为艰难和刺激的战场。 但烟草消费的即时性和体验性也决定了,放弃线下是不可能的,比较理想的是通过代理商的形式布局线下。 YOOZ创始人蔡跃栋曾断言,国内的电子烟格局将在半年内稳定,但情况可能并不那么简单。 电子烟之于传统香烟是一次创新,这是当下的市场机会窗口期。当电子烟成为一种常态消费时,真正的竞争才会显现。 而在国内较早走向市场的电子烟品牌 Relx 所推出的绿豆沙口味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定的引领性。 以上两个例子是想说明,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差异性是可感知的,这些感知能够帮助品牌形成自己的差异点。 另外一个背景则是,虽然设备绝大多数由中国制造,但烟油的生产和研发和国内仍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因此,比起来设备在功能性上的改善,认为,掌握烟油研发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是必须。 当然,除了使用感本身外,也有如山岚这类品牌从工业设计的角度突破。 一个共识是,政策是电子烟赛道的最大变量。 首先是和传统烟草直接的对比,最直接的影响自然是成本结构,目前电子烟目尚处于灰色地带,而政府的决定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子烟的毛利率,能够作为参考的是,传统烟草的平均综合税率在 68% 左右。 此外,即便各个电子烟品牌目前都在教育市场的一点是“电子烟比传统香烟要健康。”但“危害健康”是所有和“烟”相关品类商品的原罪,出于公众健康的考量,未来也会有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 就在前不久,继杭州、南宁公共场所禁止使用电子烟之后,深圳也紧随其后推出了“电子烟禁令”。变量的未知性决定了赛道的刺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