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Zealand
English
Share

海外春运|中俄混血小哥哥:我的工作就是帮他们回家

转载作者: 新华社记者
海外春运|中俄混血小哥哥:我的工作就是帮他们回家
摘要小时候,我的小伙伴们都很羡慕我,因为我可以过两个新年:一个俄罗斯新年,一个中国新年。

小时候,我的小伙伴们都很羡慕我,因为我可以过两个新年:一个俄罗斯新年,一个中国新年。

身材修长、鼻梁高挺、笑容爽朗,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中俄混血小哥哥阿列克谢是值机柜台前一道亮丽的风景。

谢列梅捷沃机场是俄罗斯接待中国游客的第一门户,阿列克谢在这里担任海南航空航站管理部的值班经理。相比之下,他更喜欢自己的中国名字:冯刚。

hougarden

冯刚的母亲是俄罗斯人,父亲来自中国东北。尽管生在俄罗斯、长在俄罗斯,冯刚与家人始终过着中式生活:说中文,吃中餐,过中国节。春节更是一家人格外重视的团圆节日。

从小爸爸妈妈就带着我看春节联欢晚会,每年都不例外。

hougarden

记者第一次见到冯刚,就忍不住问这个土生土长的俄罗斯小哥哥,中文为什么说得这么溜?

“其实我爸妈的俄语都是后来才学的。我妈妈虽然是俄罗斯人,但从小生活在中国,她跟爸爸两人都是30多岁才到的俄罗斯,所以中文很流利。不过,在我们生活的新西伯利亚小城巴尔瑙尔,中国人很少,出门交流还是用俄语。”冯刚笑着说,“我们一家人在一起聊天,既说俄语,也说中文,怎么顺怎么来。”

hougarden

因为父母的原因,冯刚一直有着浓浓的中国情结。大学期间,他申请交换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留学一年,毕业后加入了海航圣彼得堡普尔科沃机场团队,两年后又转到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工作。

hougarden

“现在来莫斯科的中国游客中,老年人居多,他们大多语言不通,值机过关常常遇到各种状况。机场人多的时候还容易跟团队走散,甚至走丢。”

冯刚向记者谈起经常需要求助的“困难对象”,“还有就是留学生,如今来俄罗斯读书的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出国,没有什么经验,经常丢三落四。”

hougarden

冯刚有着俄罗斯人的率性,也有着中国人的热心。两年前,一趟从比利时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一位准备回家过年的老人突发身体不适,飞机备降圣彼得堡,老人被送去当地医院。

冯刚下班后还是有点不放心,决定开车去医院探望,结果却发现老人躺在医院的走廊椅上,无人搭理。因为语言不通,他的老伴也没法跟医护人员说明病情。冯刚既恼怒又心疼,赶紧想办法联系了医生和使馆,第一时间为老人安排了紧急手术,并赶在除夕之前,帮他们顺利回家。“现在每到过年,他们都会给我打来问候电话,我们还一起唠唠家常。”

hougarden

近年来随着赴俄中国游客不断刷新高,俄罗斯几大机场都增加了中文指示牌,这里面就有冯刚和同事的一份功劳。

“之前机场的指示牌只有俄语和英文,很多旅客见我会说中文,就来找我帮着翻译,但碰到值机高峰期往往很难兼顾。”为了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冯刚和同事找到机场管理层,建议推出中文广播服务,并在指示牌上添加中文。

hougarden

机场方面起初并没有采纳建议,冯刚和同事只好先在海航服务区试点。中文标识一经推出,好评不断,旅客的呼声令机场方面终于改变主意,将中文设为第三种指示语,在所有航站楼推广开来。

hougarden

现在,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各大机场,中文已经成为“标配”,如果你降落在这两个城市,抬头看见熟悉的汉字,听到悦耳的中文播报,恍惚间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觉:“我真的出国了吗?”

hougarden

冯刚说,往年临近年关返乡中国旅客集中,办理值机和出关会遇到各种问题,语言障碍和迷路是最主要原因。有时候因为一个小误会就容易误机,曾遇到乘客因为错过航班当场大哭。如今机场有了中文服务,大大方便了中国旅客出行。

现在我们也开启了春节航班,进入了春运节奏,虽说与国内春运的规模不能比,但每个人想回家过年的心情,我想都是一样的。

因为我的家庭,我很明白春节对一个中国人意味着什么。我现在的工作,就是帮助在莫斯科的他们,顺利回家过个团圆年。

hougarden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