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任NBA大使上热搜,这个89岁中国老太刷屏BBC,拯救百万人性命却鲜为人知...
蔡徐坤与三位NBA巨星——
克莱·汤普森、达米安·利拉德以及“字母哥”安特托昆博
共同成为此次的代言人
消息一出,争议立马铺天盖地。 动图来源于网络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流量为王”,人气至上。坐拥2000万粉丝的蔡徐坤,是行走的话题。他在哪里,关注度就在哪里。 我们无意于评价蔡徐坤究竟是否适合做NBA形象大使,只是悲哀,如今或许只有那些最有热度的明星,才会牢牢抓住眼球,成为热搜榜上不会下架的话题,其他人与之相比,无论做了什么,似乎都平淡到不值一提。 就当国内的人们将或惊异或追捧或鄙夷的目光投向蔡徐坤之时,却不知道,在海外,一位89岁的中国老太太赢得了BBC的赞誉。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疗法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几天,在BBC第二频道举办的一个票选活动中,屠呦呦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阿兰·图灵这三位杰出的科学家并列, 图片截取自BBC网站 BBC为这次票选活动的每位候选人都开辟了单独的介绍页面,当谈及屠呦呦时,毫不吝惜赞美之词,称她“在艰难时刻仍秉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称得上“跨越东西”。 而她全力研制的青蒿素,是抗击疟疾的良药,更是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 图片截取自BBC网站 票选活动分为“科学家”、“领袖”、“社会活动家”等版块 第一轮的投票将选出各个领域的优胜者 在2月5日的现场投票中 最终获奖者的名单将会公布 (图片截取自BBC网站) 当然,是否赢得此次投票,并不重要。 只是BBC开展的这次评选,将我们的目光再度拉回到了那些真正为人类进步所付出的伟人们,他们或许没有那么多的粉丝,没有那么高的热度,却诠释了“脊梁”二字的含义。 尤其是屠呦呦,这位获奖无数却始终低调的中国老太太,在埋头苦干的无言中,为挽救宝贵的生命而努力并奉献着。 她,才应该是“霸占”热搜榜的话题。 从病弱少女到北大医学生的逆袭 在许多媒体的报道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是杰出的医学家,是生命的拯救者,仿佛她的一双手,能为他人送去无限生机。 只是人们不知道的是,少年病弱的她,曾经也被病痛折磨,依靠着药物才得以解救。 年幼的屠呦呦与母亲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一个书香门第,家里有五个孩子,她是唯一的女孩,从一出生起,就备受疼爱。 父母给她取的名字“呦呦”,出自先秦《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萦绕着书香气息的名字,寄托了他们对这个女儿美好的期盼。 当年,屠呦呦的父母并不会料到,自己竟一语成箴,女儿这一生都与“蒿”结下不解之缘,那时的他们,恐怕在担忧孩子的身体。 少年时代的屠呦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果你仔细研究屠呦呦考上大学之前的履历,不寻常的转学次数与碎片化的求学时光,是这个姑娘当时人生的“主旋律”。 到了屠呦呦16岁那年,更因严重的肺结核而不得不中止了学业,在家养病的日子,屠呦呦一过就过了两年多。 少年时代的屠呦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果没有亲经过患病的岁月,大概无法理解那种常年与药物为伴、正常生活都难以开展的无奈与艰辛,小小年纪的屠呦呦却已经过惯了这样的日子,或许也是从那时开始,一个“要为病人做点什么” 1948年,病情好转的屠呦呦以同等学力身份进入宁波效实中学,随后又转去宁波中学攻读高三。1951年,这个师长同学眼中的“病弱少女”竟一鸣惊人,考进了北大。 屠呦呦提供给宁波效实中学80周年校庆的个人资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填报志愿时,屠呦呦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在当时看来较为冷门的医药学系,就此飞身一跃,从曾经等待他人救助的病患,跨越到了有能力救助他人的医学研究者。 冥冥之中,或许是人生中命定的转折。 佩戴”北京大学“校徽的大学生屠呦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