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首位拿到中国“绿卡”的美国女性,曾是物理天才、杨振宁师姐,却跑到中国放牛60年…
2004年某个秋日,北京已有了一丝寒意。可对于鹤发鸡皮
就在那天,她从北京市公安局领到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也就此成为1949年建国以来,首个拿到“中国绿卡”的外国人。 图片来源于《泊客中国 • 走过世纪》纪录片 在中国,她还是更喜欢人们叫她的中文名字——“寒春”,这个有些拗口却带着诗意的名字,伴随了她在中国生活与奉献的大半生。 27岁以前,她是出生在富庶之家的精英,在美国名校攻读物理学专业,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米,杨振宁是她的师弟。 寒春年轻时的相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可在27岁以后,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她漂洋过海,自愿放弃美国的锦绣前程,反而跑到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来“放牛”,从此在这里扎根,一待就是一个甲子。 即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寒春的选择都有些让人难以置信。一个美国姑娘不好好待着,却选择“移民”中国,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于2010年逝世的寒春已永远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了,只是用一生的岁月,留给后人一种关于人生的定义,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 出生在精英家族的天才少女 1921年,芝加哥一户人家迎来了一个女婴的诞生,这就是琼·辛顿,后来的寒春。 她所在的家族并不简单,颇有些传奇色彩。 童年时期的琼·辛顿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她的曾外祖父乔治·布尔是大数学家,爷爷是科学家兼收藏家,奶奶伏尼契是革命小说《牛虻》作者,母亲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 哥哥韩丁,也是享誉中国的大作家,他的几部作品,是研究中国现代史的重要著作。 成长在这样一个精英家庭里的琼·辛顿,从小耳濡目染,仿佛注定了这一生不会平凡。果然,她在自己最喜欢的物理学领域一路埋头苦读,顺利拿下了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硕士,20岁出头,就有了继续读博的打算。 图片来源于《非常说名》红旗下的老外 后来,她到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有个同学和她做实验时合错电闸,让她被电击中险些丧命,那个同学不是别人,正是杨振宁。 那一年,她与杨振宁都师从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米。用外界的眼光来看,这些年轻的男孩女孩,无疑是物理学界一颗又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果不是因为那个集齐全世界最优秀核物理学家以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琼·辛顿的物理天才岁月,恐怕还会延续下去。 上个世纪40年代,琼·辛顿因其出色的才华成为了“曼哈顿计划”中少有的女性科学家之一。当时她并不清楚这项研究究竟会带来什么,只是有着专业人才特有的期待与兴奋,觉得这将是物理界的一个重大突破。 曼哈顿计划的部分科学家 一排左一为琼·辛顿的老师费米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很快,她就亲眼目睹了自己酿下的“恶果”。 1945年,随着美军先后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15万无辜民众的生命,随着耀眼的光亮与喷涌的蘑菇云,在顷刻间化作灰烬。 这是原子弹在军事领域的第一次运用,这个划时代的重大突破,却是以鲜血为代价。 共同参与原子弹研制的同事在一旁说了一句话,让琼·辛顿至今回想都觉得触目惊心——“这不是蘑菇云,是日本人的骨头和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屠戮,但为之提供武器的琼·辛顿第一次开始反思,毕生热爱的科学到底是为谁而服务,它的意义又是什么。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她发现自己读博期间的奖学金竟由美国军方提供,这仿佛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她的内心充满痛苦。 科学的初衷,本是为了造福人类,而不是帮助军方和资本家改进杀人武器,戕害生命! 图片来源于《泊客中国 • 走过世纪》纪录片 就在她徘徊于迷茫中时,远在中国的哥哥韩丁与男友阳早,却送来了不一样的消息。 韩丁身为记者,长期以来都在中国进行采写工作;而男友阳早在从康奈尔大学农牧专业毕业后,也来到了中国延安从事后方建设。 在他们口中,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向上的国度,尤其在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尊重民生,以民为本,日新月异的变化正在发生。 在哥哥韩丁的介绍下 琼·辛顿结识了后来的未婚夫阳早(图左) (图片来源于《泊客中国 • 走过世纪》纪录片) 亲友的话语在她心中烙下了一个关于中国的红印,而她在读过那本著名的《西行漫记》之后,去中国看看的念头也变得愈发强烈。 《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 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就这样,一个27岁的美国姑娘,在对自己前半生事业的不信任中,毅然决然,去国离乡,踏上了那个正焕发着理想色彩的东方国度。虽然这个决定相当于放弃了美国的家人,美国的工作,也放弃了在物理学界进一步有所造诣的可能,可她,义无反顾。 对于琼·辛顿来说,这或许意味着一个理想的湮灭,但同时,却是另一个信仰的开端。 前半生为美国造核弹 后半生为中国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