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中国CPI回涨;集体衰退阴云消散?
后花园9月11日综合报道
去年下半年开始,包括世界银行和IMF在内的世界权威机构和主流媒体频繁发布“全球衰退”的预警。
时至今日,这一担忧是否依然存在?
近日公布的日本GDP修正数据显示,作为发达国家中的长期后进生,日本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大涨4.8%,环比增长1.2%。
同期,美国民众的家庭净资产在今年二季度升至创纪录的1.54亿美元,一年中增加了4.8%,同期家庭负债只增长了3.6%。美国的经济复苏快于人们预期,对人们的财富增加起到了帮助。这也表明,美国的住宅房市低迷期短于此前预测,程度也更浅。
与此同时,受到严格审查的美国地区性银行在2023年第二季度的利润和存款基本稳定,这表明今年早些时候的“银行危机”已经大大缓解。
加拿大在8月新增近4万个工作岗位,远超市场预期的1.5万个。工资增长5.5%,高于3.3%的通胀率。
耶鲁大学名誉教授、“安倍经济学“策划师滨田宏一在Project Syndicate
全球性衰退“极不可能”
他指出,经济下滑的原因很多。例如,过度的消费和投资信心,以及过高的公共支出,可能会推高总需求,导致通胀上升,进而让央行介入为经济降温。稍一不慎,导致经济衰退。
衰退也可来自供应端,当某个行业或整体经济繁荣时,供应商会加大生产,而一旦需求下降,供应开始堆积,从而阻碍经济增长。
但今年这些因素都不存在。尽管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一直实施货币紧缩,但需求没有崩溃,供应也没有堆积。
这一现象从何而来?滨田宏一认为,此前的全球衰退预测主要来自于对过去数据的统计分析,但这没有充分考虑疫情的特殊情况。
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他的分析,没兴趣可直接跳过。
图中粗略展示了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总供应(SS)和总需求(DD)的交点(P)决定了均衡价格(AP)和交易量(OA),后者可以理解为总产出。需求通胀是由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触发,成本推动通胀是由供应曲线向上移动引起。
但是,SS和DD曲线的移动未能体现疫情中的一大特点:交易在供需两端都很理想,只是不够“安全”。例如,人们想外出用餐,餐厅也想开门营业,但由于疫情风险,双方都无法如愿。同样的情况还适用于很多行业。
因此,疫情没有造成供需失衡,而带来了脱钩。这些障碍体现在图中线条之间的垂直距离,这意味着实际产出不再仅由DD和SS的交点决定,交易障碍的大小也在发挥作用。障碍越大,DD和SS之间的距离越大,产出下降也越多。
因此,美国连续两届政府实行刺激政策提振需求,将DD移至D*D*,但从二者新的相交点Q可以看出,此时价格已经升高,美联储之后的加息政策是希望将D*D*往原始位置(DD)回推。
总结来说,美联储的货币紧缩的确一度增加了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的风险,但最近的经济指标表明,软着陆完全可能实现,尤其是美国强劲的就业数据。滨田宏一认为,无论是拜登政府的需求刺激政策,还是美联储的通胀降温干预,都很合适。
他还提到了另一层因素:美国加息推高美元利率,从而刺激其他经济体的出口,这更加驱散了全球衰退的阴云。
中国8月CPI回涨,PPI跌幅收窄
上周末,中国公布了8月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环比看,CPI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同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3%转为上涨0.1%。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涨幅为0.8%,保持稳定。
此外,8月份,受部分工业品需求改善、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环比看,PPI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2%。
同比看,PPI下降3.0%,降幅比上月收窄1.4个百分点。
另外,中国海关总署上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中国8月份出口同比下降8.8%,进口下降7.3%,但较7月份数据有所改善。
责任编辑:char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