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ilen

房市“大杀器”要来了?就在刚刚,DTI又有新进展!央行最新官宣!

头条Autor: Gloria
房市“大杀器”要来了?就在刚刚,DTI又有新进展!央行最新官宣!
Zusammenfassung今天,新西兰央行还估算了银行实施DTI框架的行政成本,并表示DTI带来的好处将盖过这些上升的成本。

后花园2023年4月3日报道:今天,贷款收入比(Debt-To-Income,简称DTI)这一限贷政策再次浮出水面。

刚刚,新西兰央行公布了DTI限制框架的细节,称可能会对自住物业和投资物业单独实施DTI限制。

所谓DTI(Debt to
Income Ratio)是贷款和收入的比例,是反映家庭还贷能力的重要计算工具。该政策一旦实施,人们所能申请到的贷款额度将会按照其收入进行更加严格的限制。按照之前新西兰央行的讨论,未来假如真正实施DTI限贷政策,购房者房贷和收入的比例可能将被设定为6。

今天,新西兰央行还估算了银行实施DTI框架的行政成本,并表示DTI带来的好处将盖过这些上升的成本。

然而,截至目前,新西兰央行仍未决定是否要实施DTI,目前也没有设定具体的比例。

过去几年,央行一直建议,如果引入DTI,它将只适用于自住业主和投资者。如今央行透露出的信息又多了一些灵活性。

央行在声明中指出:“从设置DTI框架的讨论中,我们获得了一些反馈,并决定对自住业主和投资者实施不同的DTI限制,这与现行的LVR政策比较类似。之前我们的分析数据显示,统一的DTI限制带来的影响可能主要局限于投资者和高收入借贷人,但将差异化限额选项纳入DTI框架设计将使我们能够在未来必要时对这些影响进行调整。”

央行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的另一点是DTI和LVR限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DTI限制到位,我们有可能放松LVR设置,同时仍保持我们的金融稳定目标。这将有利于首次置业者,因为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当前存够首付款可能仍具有挑战性。”

DTI的漫长实施之路

至少从2016年开始,新西兰央行就表示希望在其宏观审慎工具包中加入DTI,但央行一方面担心对首次置业者造成潜在影响,另一方面又难以获得执政党的支持(国家党和工党都先后反对过)。

2020年年底,央行行长Adrian
Orr公开表示,为了控制金融系统的风险,希望引入DTI限贷政策。

终于,到了2021年6月,在房市火速升温的背景下,财长Grant Robertson同意了这一建议,央行也正式将DTI加入到了宏观审慎工具包中。

需要注意的是,新西兰央行并没有承诺要执行DTI限制。相反,它透露出的信息是,它们可能会推出一个DTI限制工具,供贷款机构在2024年3月使用,届时申请房贷的人将受到影响。按照这个时间表,银行有12个月的时间来准备好他们的系统。

DTI可能不会立即实施

新西兰央行表示,鉴于房市目前处于低迷状态,所以没有必要立即实施DTI。

因此,央行称,它们的另一个方案是,现在不实施DTI框架,“而是等待并评估在住房周期的未来阶段是否需要DTI限制。”

但央行警告称:“虽然这将在短期内避免银行的管理成本上升,但如果房市周期转向,金融稳定风险开始上升,就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制定DTI框架来应对这些风险。”

关于DTI限制对首次置业者的潜在影响,新西兰央行多次表示,它的影响将取决于央行如何对DTI比例进行校准。

央行在声明中说道:“我们的分析表明,DTI限制通常会对投资者和高收入购房者带来更大影响,因为他们的平均DTI比例更高。

新西兰央行的宏观审慎政策主管Kate Le Quesne表示,目前公布的DTI框架细节不会立即触发这项政策,也不会为其设定具体的水平。

她说:“相反,它为银行提供了清晰的债务和收入定义,以及未来的数据报告要求,并为它们提供了一个时间框架,以便对内部系统和流程进行任何更改,以便能够在未来遵守可能的DTI限制规定。”

(责编:Gloria)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Kommentar
Sie sind noch nicht bei HouGarden angemeldet!
Verifizierungs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