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年,不起眼的改变就能切换人生
30岁的杨洋有一个辨识度很高的名字。来自江西小镇的她,大专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酒店前台,而现在,她是上海两家美甲店的老板,一家开在徐家汇,150平;一家在虹口,60平。
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杨洋的人生轨迹堪称一个励志故事,但并不是与她背景相似的大多数人的选择。
自称来自十八线小城市的肖甜,毕业后留在了求学的一线城市,随后通过面试进入一家中型企业做市场策划。三年之后,她递上辞呈踏上回乡路,将这座城市的喧嚣和雾霾一并抛在身后。
谁也说不清,在中国,像杨洋和肖甜这样出生在三/四线城市或二线城市下属县、市的小镇青年到底有多少。艾媒咨询曾发布报告称,2018年中国小镇青年人口规模约1.12亿人,而快手大数据研究院的报告则表示,每年活跃在快手平台的小镇青年约有2.3亿。无论小镇青年的真实数量如何,毋庸置疑的是,这已经是一个能够撼动时代,左右潮流,影响互联网巨头商业决策的“宝藏群体”,其消费力一次又一次刷新人们的认知,以致于一众商家高呼“得小镇者得天下”。
向世人展现自己的能量是小镇青年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与之相对应的,是每一位个体的有意识的拼搏进取。当镜头穿过小镇青年“买买买”的表象,聚焦每一个鲜活个体,小镇青年的拼搏内核骤然显现,而在无数个奋斗中的青年背后,蕴藏着小镇青年群体的高成长性。
我是小镇青年
承认自己是“小镇青年”已经是一件轻松坦然的事了。
2017年,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提及“小镇青年”,说他们是“因为电影院线的建设、因为互联网被连接进来”的一群人,强调“他们的价值观、消费口味和我们熟悉的人迥然不同”。
此时,小镇青年刚刚开始“在中国的社会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力量”,而在此之前,小镇青年的标签多多少少带着一丝土味,让人很容易联想起骑着摩托车,一身杀马特装扮、不拘小节的形象,也让模糊在城市人群中的David、Vivian对自己真实的另一面不免有些遮遮掩掩。
如今,境况已然不同。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978—2018年,全国总人口增长1.5倍,而城镇人口增长4.8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17.92%增加到59.58%。13.95亿国民,城镇人口已达8.31亿。
更重要的是,自2015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流动始终保持在2.4亿人以上的规模,相当于每6个人中就有1个流动人口。而18-35岁的小镇青年,正是具有极强流动性的群体。南方周末与拍拍贷近日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小镇青年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揭示,过半的小镇青年现在居住在三四线城市。其中,32%的人曾去过北上广深生活,20%在省会城市生活过。
来源:《2019中国小镇青年发展白皮书》
小镇青年的群体在扩大,流动性则居高不下,这使得他们成为整个社会最为积极活跃又充满变量的人群。一部分小镇青年如杨洋般携梦想在城市驻足,组成了一二线城市发展的支柱力量;另一部分则带着在外求学、闯荡积攒的学识、经验和能力回到家乡,譬如肖甜,他们与时代接轨,又与出生的城市、乡镇血脉相连,成为中国万千小镇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在与一二线城市一次次的能量交换中,城市不再头顶光环,“小镇”却自有光芒,小镇青年的自我身份接纳渐渐与来自亭林镇的韩寒一样坦然:“没错,我就是一个小镇青年。”
白皮书数据显示,80%的小镇青年认为自己是“小镇青年”,在更加富庶、经商氛围更加浓厚的南方,认同自己“小镇青年”身份的受访者比例达到了85%。
来源:《2019中国小镇青年发展白皮书》
小镇青年只代表成长的起点,无法概括现在,更无法定义未来。
当小镇青年凭借惊人的消费力取得商业社会的关注,最困扰他们的仍旧是收入与个人成长、事业发展。
“我现在努力工作,就是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在公司升到总监,可以年薪百万。”接受调研的上海白领徐女士直言不讳。
现实的压力敦促小镇青年成长。白皮书数据显示,小镇青年总体的月平均工资为7389元,消费性支出为2906元, 消费性支出占月收入39%,超出全国平均比例37%。一二线城市的月平均工资稍高,达到7925元,但消费也水涨船高,占到了月收入40%。小镇青年敢花钱,但想要提高生活质量或实现在一二线城市的买房梦,唯有不断进取,这样的进取汇聚成一股向上的力量,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源动力。
来源:《2019中国小镇青年发展白皮书》
不起眼的改变与三年转折点
当肖甜选择回到家乡的时候,周凡正在想方设法走进城市。
肖甜不喜欢大城市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也厌倦了一个人住在出租屋里的孤独感,但对周凡来说,广阔而未知的天地充满了诱惑力,她梦想中的城市是大连。
迈向梦想之地的第一个门槛是房租。周凡估算了一下,按照季付压一的租房惯例,再算上找到工作并拿到首月工资之前的生活费,她需要1万多元。以她当前的工资收入,攒够这笔钱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她不想将青春和激情消磨在这种无谓的等待中。
2019年4月,拍拍贷推出【助力小镇青年成长计划】,“千人千万打拼基金”是计划的一部分,旨在为1000位小镇青年免费撮合1000万免息借款额度。周凡申请了基金并且用这笔钱支付了来到大连后的第一笔房租,9000元。
有了落脚之地,周凡很快在大连找到了新工作,踏出改变的第一步令人兴奋,面对未来她踌躇满志。
回到家乡的肖甜也感受到了许久未有的自在,被亲情和友情包围,萦绕多年的漂泊感一扫而空,她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与事业。大城市的工作经历为她的简历添了彩,新工作的晋升空间很大。
类似的改变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小镇青年的价值观是多元的,但他们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越来越希望掌控命运。
这样的目标感首先体现在对居住地的选择上。白皮书显示,三四线城市中,四成青年都有房,而居住在一二线的小镇青年,有房比例仅为26%;当52%的三四线城市小镇青年已成家,一二线的小镇青年在生活压力下只有40%步入婚姻,且有更多的女性不愿意接受裸婚;更大的挑战与竞争压力也影响了一二线小镇青年的自我认知,相比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同龄人,他们更多地认为自己在同龄人中处于中下游。
回到家乡更能够平衡工作与生活,留在一二线城市则意味着挑战与拼搏。某种意义上说,对居住地的选择就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留下还是离开,这道人生的选择题,小镇青年会花三年的时间来做。调研数据显示,小镇青年有一半是回流青年,三年一个圈,他们平均在外生活了3.1年就回到了老家。
有趣的是,3年也是大部分小镇青年更换工作、职位提升的周期。与3年前相比,56%的小镇青年更换了工作,41%的职员职位等级上升。
三年,对于小镇青年是一个神奇的时间单位。他们手握人生的遥控器,用三年体验、感受、思考,然后做出是否切换频道的决策;也在三年时间里,用一点点不起眼的改变聚沙成塔,自我迭代,活成了更好的自己。
白皮书数据显示,与三年前相比,小镇青年的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5%,远高于7%的全国平均水平,而奋斗在一二线城市的小镇青年收入增幅达到了17%,比三四线的同龄人高出了3个百分点,还有39%的人认为自己已经适应了大城市的快生活节奏。三四线的小镇青年则有了更坚定的人生观,确信人生应该有家有房,幸福安稳,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也更高。重要的是,无论是居住在一二线还是三四线的小镇青年, 都一致认为生活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来源:《2019中国小镇青年发展白皮书》
在岁月的追赶中,小镇青年也在悄然步入下一个人生阶段。三年前已婚无孩的小镇青年,现在有79%升级做了爸妈,三年前未婚的小镇青年现在也有近三成已结婚成家。人生不过三年又三年,终有一天,小镇青年会变成小镇中年,也会在一点点不起眼的改变中,继续向理想靠拢。
改变需要助力
小镇青年虽有各自不同的人生选择,却有着一样的拼搏内核。
白皮书数据显示,小镇青年未来三年的目标都与工作相关:提升收入、提升职位、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91%小镇青年对未来已有规划和拼搏的精神。其中,26%的人有着清晰的奋斗目标和坚定的信念。如果有一笔可支配资金,47%的小镇青年选择用作投资创业。
来源:《2019中国小镇青年发展白皮书》
“虽在这样一个小地方做吉他老师,但我心中仍然有音乐梦想,因为热爱,我渴望在音乐领域不断探索学习。”
“我相信有梦想的人都会成功,我一定会在上海这片繁华之地立足。”
“我想开一家情感咨询公司。我从事这个行业已经三年了,从80后到00后,情感问题越来越多,需要的帮助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朝阳行业。”
“配音员一枚,正在创业中,目前想组建专业录音室,升级设备后就可以接难度更高的活了。”
在拍拍贷的“千人千万打拼基金”申请中,小镇青年写下了自己最朴素的奋斗愿望,这也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梦想,他们身后没有富裕的家庭,也没有丰沛的资源,却相信双手的力量,相信每一个不起眼的改变都在缩短梦想的距离。
然而梦想并非万能,普通人的奋斗有成功,也有失败。资金、能力和信息是横亘在打拼者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三座大山。
15 年设计专业毕业的小李做过很多工作,业务员、电商、美工等等,3年之后,厌倦了打工生涯的小李和发小跟风网红,开了一家名为“泡面英雄”的泡面店。风潮转瞬即逝后,店面持续亏损,发小退出,小李不得不从拍拍贷借钱用于经营周转。2019年,小李放弃了网红泡面店,转型做起了手工面,并且申请到了拍拍贷的打拼基金用于面点进货和维持生活,解了燃眉之急。如今,小李的店经营有了起色,算是找到了方向。
像小李这样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资金困难的打拼青年数不胜数,其实不单单是创业,面试的一套西装,培训的一笔学费,购买专业设备的一笔支出,对于没什么积累的打拼者来说,这笔不大的资金缺口就是一道沟壑,现实在这头,理想在那头,他们很希望有人伸出援手,搭起沟壑上那一小段桥梁。
比起资金不足,个人能力不达标和信息不对称是小镇青年奋斗路上的更大瓶颈。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7成以上的小镇青年曾主动参加线上和线下组织的课程培训,然而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总要经过实践的洗礼,网络再发达,信息不对称仍然存在于各行各业,创业和奋进路上,它们是躲不过的关卡。
时代的聚光灯已经打到了小镇青年身上,他们的人群画像和消费投资偏好被分析、被研究,但小镇青年不只是消费者、投资者,更是创造者,他们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和改变现状的行动力,被视作影响未来中国的变量,关注小镇青年的成长,减少他们前进路上的阻碍,关乎个人,更关乎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未来。
所幸,对小镇青年成长的关注正在增多。2018年,拍拍贷就与南方周末联合发布了《2018中国小镇青年发展现状白皮书》,对小镇青年的现状做了全景式的调研分析。2019年4月,“拍拍贷助力小镇青年成长计划”正式启动,主要内容包括小镇青年打拼基金计划、小镇青年YOUNG计划和小镇青年达人开放平台,针对小镇青年成长过程中的阻碍,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技能培训和信息共享平台。
其中,小镇青年打拼基金计划将在2019年免费撮合1000万免息借款额度,为至少1000位小镇青年的创业或自我提升提供资金支持,拍拍贷全额补贴借款利息和产生的手续费。据悉,计划上线后,拍拍贷已收到申请超过10万份,截至9月,共发放出360万免息借款。
“小镇青年YOUNG计划”则是通过线下活动“小镇•青年说”和线上课程“打拼大学”来搭建一个年轻人的技能经验分享交流平台。在第二期“小镇•青年说”的演讲台上,杨洋就作为受邀嘉宾,分享了她的打拼经历和对美甲生意的思考。
图为杨洋在“小镇•青年说”现场分享她对美甲生意的思考
“我们的课程更接地气 ,更能为普通人所用。”拍拍贷认为,这是“小镇•青年说”的分享和“打拼大学”的课程与市面上已有的通用课程最大的区别。
据悉,2019年,拍拍贷还将继续连接更多的技能导师,为上百万小镇青年提供在线技能培训课程,打造小镇青年达人开放平台,“让改变命运的个体聚集在一起,反哺同样渴望改变命运的群体”。
“比起循规蹈矩,我更喜欢改变,改变可能带来风险,但更多的是突破,突破眼前的瓶颈或困境,走出一条充满未知可能的新路。”在第二期“小镇•青年说”的演讲中,从幼师转型自创烘焙品牌,5年连开7家连锁店的金悠说。
在改变命运的道路上,小镇青年各有各精彩,他们将内心的憧憬细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用每一个不起眼的改变积累出三年的人生转折,他们是奋斗路上每一个平凡却不渺小的普通人的缩影。助力他们的改变,扶持他们的梦想,则是这个时代的进步。
正如在每一个当下,没人能知道一个细小的改变会给三年后的自己带来怎样意想不到的转折,也没人能知道来自社会的助力会让三年后的小镇青年发挥出怎样的潜能。重要的是,那些平凡的个体,他们梦想的微光正在被看见,恰如拍拍贷所说,“世界大千,普通人的改变有人关心。”
(注:文中肖甜、周凡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