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ilen

过度敏感,正在毁掉你:拥有不为小事动摇的钝感力,才能成为真正赢家

社会Autor: 粥左罗
过度敏感,正在毁掉你:拥有不为小事动摇的钝感力,才能成为真正赢家
Zusammenfassung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粥左罗”(ID:fangdushe520),作者:尹晓静,经授……

过度敏感的人有多可怕?可怕到甚至愿意主动当背锅侠。

最近的豆瓣9.2分高分日剧《凪的新生活》就描绘了这样一个女主:

hougarden

她性格高度敏感,在工作中小心翼翼,在爱情中战战兢兢。

到底有多敏感?

生活中,有一次她在推特上看到同事发了一张聚会的照片,立马紧张兮兮地点开其他同事的推文,看她们是不是背着自己偷偷聚餐;

工作中,同事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上司来兴师问罪,犯错的同事向她使了一个眼色后,她立马心领神会,主动背锅认罪;原因很简单,她怕自己被同事孤立,怕嘴碎的同事在她背后说闲话。

爱情里,表面谦谦君子的男友随口说了一句喜欢黑长直,于是她每天早上都在男友睡醒前偷偷拉直那一头自来卷,没偷懒过一天。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怕失去他。

可惜,她的讨好并没换来同事、上司和男友的感动。

在一次帮同事加班后,她无意中发现女同事们在背地里吐槽嘲笑她,同时男友也在同事面前极尽诋毁她。

她用敏感和讨好辛苦构建的世界顷刻间崩塌,在入院治疗一周后,她选择辞职走人,逃往乡下。

我心疼她,但一点都不同情。因为她过于敏感,甚至到了牺牲自我的程度。这样的人,不需要同情,只需要指引。

她缺少一种能力——钝感力。

适度敏感无伤大雅,过度敏感毁掉你的生活

在介绍钝感力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反义词——「敏感」。

一般来说,造成敏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01 共情能力强

情绪「雷达」异常发达,不仅自己容易受小事影响产生情绪波动,而且能迅速觉察出周围人的情绪变化,并被他们传染。

02 责任感强

容易把他人的情绪变化归咎于自己(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并想尽办法去解决。

03自我价值感的判断来自他人

简单来说就是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误以为别人的评价就是真实的自己。

注意以上三点,用对了,都是优点,比如共情能力强的人因为感受力强,比较会照顾别人的感受,责任感强本身就不是什么坏毛病,在意别人的评价也可以成为一种自我成长的鞭策。

但是,凡事有度,适度敏感是好事,过度敏感就要警惕了。

我曾经就是一个过度敏感的人:

第一:共情能力太强,动不动就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

同事皱着眉头疑惑地问我怎么不去商场买衣服,我能在半夜辗转反侧到凌晨2点:“她是不是看不起我穿淘宝货?是不是在嘲笑我没钱买大牌衣服?”

上司随口说的一句重话、稍稍严肃的一个眼神,我能在心里做50遍阅读理解:TA是不是对我的印象变差了?我做错了什么事吗?

第二:责任感强得过头,总爱把压根和自己没关系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

室友平时乐呵呵的,怎么今天一直在皱眉头?

难道是因为我买奶茶忘了叫她?

好基友平时秒回我消息,今天却一直不回复我,是不是我前几天说错话了?

第三:把自我价值的衡量标准拱手让人,害怕别人的评价和眼色。

坐公交车下车刷卡时我的动作有点慢,会不会被其他人鄙视?

买东西时被人多算了钱,再要回来会不会显得小气?

如此种种,想得特别多,活得非常累。

在这个社会中:

适度敏感无伤大雅,过度敏感杀死职业生涯。

原因无他:人一旦过度敏感,根本无法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工作上,而是一直处于没有意义的内耗中。

这样的状态,就需要「钝感」加以调和。

周鸿祎曾说:

人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应该迟钝点,让自己的心变得粗糙点,能够承受各种锻炼和痛苦。

这一说法,和「钝感力」不谋而合。

钝感不是迟钝,而是过滤阻碍你前进的杂音

《钝感力》,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2007年出版的随笔集,半年时间就销量百万,是当之无愧的超级畅销书。

书中,渡边淳一对「钝感力」的解释有些杂乱,总结来说就是:

对周围人的看法和评价没那么敏感,甚至反应有点点慢。比起外界杂音,更专注做自己的事情,只关心有没有实现目标,其余的没那么在乎。

说到这儿,你有没有想起一个人?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

hougarden

许三多简直是「钝感力」的最佳代言人。

因为性格木讷,看起来呆呆的,他从小就被村里的同龄人欺负,回家动不动还要挨老父亲莫名其妙的一顿板子。

在我们看来被打了还没反应,就是24k纯傻,但他当时想的是没必要理会这些,他要好好读书上学。

被老父亲逼着入伍当兵之后,因为身体素质不好训练跟不上,被所有人嘲讽是个孬兵,分进了条件最艰苦的一个班。

班里的人早就混成了兵油子,混日子打牌一天一天硬挨,而他却坚持找到了暂时的人生目标——修路。

期间被老兵搞过破坏,受到的嘲讽更是不计其数,所有人都等着看他笑话。但是许三多从来不在意这些,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路修得怎么样,每天自顾自的跑去荒漠里捡石头,还别出心裁的用石头把路摆出花纹。

后来他靠修路被选进精英齐聚的钢七连,不出意外的又遭到了排挤,甚至被室友当面痛骂。他也没一蹶不振,而是继续刻苦训练,早日赶上他们的水平。

最终,许三多经过层层选拔,进入人人艳羡的特种兵老A部队,被人称为「兵王」。

《钝感力》在书中写道:

许三多,正是如此。

从剧里回到现实,演许三多的王宝强本人,简直也是一个钝感力活体代言人。

王宝强曾经说:许三多这个角色就像是摸着他的心写的。

他是苦孩子出身,8岁就去少林寺学武。

刚刚16岁就独自一个人来到北京,当一个放在人堆里找不到的群众演员,住地下室,浑身起满了痘痘。因为个子不高,长得老实,被人起外号叫「小狗狗」。

当时,没人相信一没文化、二没长相、三没身高的他能成为演员,他也因为这些外在条件被很多人耻笑侮辱过。

王宝强说:不能因为人家的质疑,就把自己给定死了,人家说不行我就不行吗?我年轻,我有机会,我会武术,我给我自己时间,我要把心里这个坎儿迈过去。

于是,他没听好事之人的「劝说」回河北老家,也没被那些辱骂他的人吓走,更没有整天瞎捉摸该怎么改变自己去迎合他人,他做的,就是坚持留在北京,追逐演员的梦想。

有人说,王宝强就是北漂人心中的杨超越,无非就是运气好,所以北漂没多久就能拍《盲井》,获得金马奖最佳新人,又能拍《天下无贼》,和大导演名演员合作。

但其实,这种好运是他凭本事凭能力挣来的,除了质朴的演技等硬性能力之外,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能力就是钝感力。

如果别人说一句「你不行」,他就痛苦不迭地觉得整个世界都针对他,那怎么可能在举目无亲的北京留下来,更何谈被导演找上?

钝感力就像一张过滤网,自动屏蔽外界那些无所谓的评价、毫无必要的杂音,让你不受这些干扰朝着目标前行。别想太多,大胆往前走,自有一番天地。

锻炼你的钝感力,生活中没那么多「弦外之音」

如果你发现自己过度敏感,需要打一针「抗敏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尽早提高自己的钝感力。

具体该如何做呢?

01 拉长时间和空间限度,放大视野范围

缺乏钝感力的人特别容易被一些小事绊住手脚。他们的内心仿佛自带一面放大镜,能把芝麻大的小事儿扩大成一个西瓜,然后不断地在心里琢磨,该怎么处理这个大西瓜。

但这明明就是个芝麻啊!

那该如何避免把「芝麻」误判成「西瓜」呢?

首先,我们可以拉长时间限度:想象一下一年之后,甚至三个月后,这件事对自己还会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

如果影响不大,那你现在的纠结又有什么意义?

其次,我们可以拉长空间限度:想象一下这件事是不是已经严重到足以扰乱整个生活和工作状态。

难道上级只是皱了一下眉头,你就要被辞了?上次没和同事一起逛街,TA就和你断交了?哪有那么夸张。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把能量和时间浪费在芝麻大点的小事上,才是真正的人间不值得。

02 不为他人的情绪问题负责

上文提到过,敏感的人由于情绪雷达特别发达,特别容易觉察出他人情绪状态的转变,而且一不小心就责任心爆表,特别容易为他人的糟糕情绪买单。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工作上没出什么差错,结果却莫名其妙被大boss拉去骂了一顿,你会作何反应?

「天啊他怎么突然对我那么凶?是因为上次我准时下班被他看到了吗?我让他很恼火?我该怎么补救?」

如果在没搞清楚任何事情之前就先入为主的有这种想法,妥妥的属于「过度敏感」。

而拥有钝感力的人,会是这种反应:

「他怎么突然生气了,我也没做错啥事啊。不知道谁惹他生气了。你赶紧骂吧,骂完我好下班。」

后一种反应看起来不近人情,有些自私,但身为成年人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别人的事情让别人去处理,你无法、也没必要为其他人的情绪负责。

03 要明白他人的评价只是判断「自我」的一个维度

缺乏钝感力的人特别容易被他人的评价与看法反噬,而不重视自己对自我的评价。

但其实,在「自我不一致」理论中,他人的评价只是衡量「自我」的一个维度,而不是全部。

hougarden

如图所示,「自我」可以分为「自我认知的自我」和「他人认知的自我」。

在「自我认知的自我」中,有三个维度:

在「他人认知的自我」中,同样也有三个维度:

  • 他人实际:他人眼中的我是什么社会身份和社会形象

    听起来有些复杂,但你只要记住:

    「自我认知的自我」和「他人认知的自我」的地位同等重要。

    如果「他人眼中的你」与「自己眼中的你」产生冲突,没必要立马片面的做判断说,他人一定对,自己一定错。

    要知道,他人眼中的你是碎片化、不完整的,你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不是由他人三言两语就能判断。

    真正决定你是谁的,只有你自己。

    小结

    我们当代成年人天天嚷嚷着「大道理都懂,小情绪难控」,把情绪问题视为洪水猛兽,但却从没意识到,很多情绪问题都是由于自己过于敏感造成的。

    因为太敏感,所以被上级骂一句就萎靡不振好几天,甚至暗搓搓的看跳槽信息;

    因为太敏感,所以和恋人容易吵架,吵完迟迟不肯和好,事后常翻旧账;

    因为太敏感,所以小心翼翼的和同事相处,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人排挤;

    因为太敏感,暴躁易怒、容易焦虑、没有元气,活得一点都不像个年轻人;

    ……

    活成这个样子,能不「心累」吗?

    沈从文在《边城》里写道:

    一个人记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体会到太多事情也不幸。

    如果你也曾如此,不妨锻炼一下自己的「钝感力」,让自己对外界的纷纷扰扰形成一定的屏障,别因为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就偏离了工作和学习的重心。

    还是古诗说的好: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hougarden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