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seeland
Deutsch
Teilen

车载社交通讯是不是伪需求?

生活Autor: 出行一客
车载社交通讯是不是伪需求?
Zusammenfassung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作者 王斌斌,编辑 ……

“小明发来一条消息,你是否需要接听?”当爱人坐在副驾或者老板坐在后座时,好友或者同事发来一条微信语音,作为驾驶员的你会按下接听键吗?

在互联网汽车刚诞生之时,很多人就已经开始好奇“微信啥时候可以上车”?千呼万唤始出来,在8月底的重庆智博会上,微信车载版正式在长安汽车上进行首次演示,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通过微信车载版向腾讯公司副总裁钟翔平发去微信,并进行语音通话。

短短2天之后,斑马网络与上汽集团、中国移动联合发布了新的车载工具——车信,对其的定位不只是车载即时通信工具,更是要做“面向出行场景的轻社交体验”。

微信这样的软件,它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一种即时通讯工具,包括手机、电脑等各个终端的用户可以实时交流,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交软件。微信车载版和车信的诞生,让入口多了一个——车辆。它们上车后,车载系统具备了即时通讯与社交功能,可以多方实时互动,不妨暂且都称为车载社交通讯工具。

车信背后是阿里巴巴与中国移动,而微信早已是腾讯的王牌产品。两大巨头先后入局,这意味车载社交通讯已经成为中国汽车智能网联竞争的新战场。

然而驾驶员真的需要车载社交通讯吗?车载社交通讯短期做减法是必须的,用更简单、实用和安全的功能吸引用户,但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如何做加法,去构建更大的生态,制作更大的蛋糕,是一道更有趣的考题。

车载即时通讯的时代来了?

“张小龙团队想到一个本质问题,用户在开车的时候应不应该用微信?”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2018年5月的时候就谈论过“微信上车”的事宜,如何在车上安全使用微信,纯语音交互是目前技术条件下的必然的选择。

早在8月官方的微信车载版正式推出之前,部分国内传统自主品牌车企或者新造车企业已经让微信“上车”。

在2018年底,《财经》记者体验过一家新造车企业的“车载微信”,并非官方发布,但该项目的负责人表示是经过腾讯授权的。当时体验的功能本质上是一个车载的微信网页版,登陆之后进行通讯。

在功能方面,车上接收微信没有什么问题,语音可以直接播放,文字的话,是机器转化成语音后播放。而作为手机端的用户来说,他只能收到司机回复的语音,该语音还是以mp3文件的形式发送到手机上。驾驶者使用相对便利,但另一端好友的使用体验并不是很好。当时未开放体验语音通话功能,去年应该还未开发成熟。

8月26日,在重庆举办的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腾讯公司联合长安汽车对微信车载版进行了首次公开展示。在发布会上,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通过微信车载版向腾讯公司副总裁钟翔平发去微信,并进行语音通话。

而就在两天后的浙江乌镇,另一款车载社交通讯工具也紧跟着发布。在8月28日的上汽荣威RX5 MAX发布会上,斑马网络CEO郝飞发布了由他们联合上汽、中国移动共同开发的车信。

在8月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财经》记者体验了车信,操作略显复杂,目前车主端是通过“上汽荣威”APP进入,主界面有车信入口,添加好友之后,就可以进行消息的收发和语音通话,非车主好友,目前必须要下载该APP进行注册,才能够完成信息的交流。

据斑马高管告诉《财经》记者,基于和中国移动的合作,未来也可以将信息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给非注册用户。

在8月28日,阿里巴巴成为斑马第一大股东。车信背后是阿里巴巴与中国移动,而微信早已是腾讯的王牌产品。两大巨头先后入局,这意味车载社交通讯已经成为中国汽车智能网联竞争的新战场。

刚需还是伪需求?

很多人对车载即时通讯软件提出了质疑,尤其是部分车企人士,他们对《财经》记者表示,“这是司机真正需要的功能吗?”

第一个疑虑还是安全性和必要性之间的矛盾。

车企其实也颇为矛盾,既希望微信车载版或者车信这样的“概念”对他们的销量有助力,增加科技感,也多一个卖点,但也会觉得微信到车里面不安全。

钟翔平表示,采用全语音交互结合方向盘控制按键的方式,让用户眼不离开前方道路,手不离开方向盘,就能实现微信消息的收发和通话,最大程度避免驾驶者分心。

但是最大程度避免仍然是加大了驾驶员分心的可能,车辆行驶的第一要务是安全,有多少紧急的事情是要通过微信的方式沟通,电话沟通可以解决。

现在增加的通讯功能,让驾驶员可能被更多更高频的信息所干扰。

原来只有电话,频率不会高,现在在驾驶过程中,可能一两分钟就弹出一个消息提醒,增加行车风险。但如果选择关闭或者只有重要联系人,那车载即时通讯的意义何在呢?

另一个质疑是隐私。

“关于隐私的重要性,社交是每个个人拥有的,不应该产生隐私的困扰。第一我们是本地不做任何通讯存储,然后车的账号和驾驶员的变更、驾车账号都会自动退出,我们也会让车内要不要播放出他收到的消息,这是驾驶员本人去确认,而并不是直接将用户的消息直接读出来,这都是保护用户的隐私。”钟翔平针对隐私问题如此表态。

诚然,车辆可以设置消息提醒,但我们仍旧可以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上级临时搭车,突然收到一条同事的微信,你们平时也会吐槽调侃领导,领导也会听到提示,你会打开吗?无论是否打开,似乎都略显尴尬。

当然,司机可以通过蓝牙耳机的方式保护隐私,不过回复语音也只能暂缓,私下解决。另一方面,戴上耳机,车上其他人可能就不能听车载音乐等功能。

到底在争夺什么?

微信也好,车信也好,它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一种即时通讯工具,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交软件。这些工具上车时,很多人曾纠结过应该将其表述为哪一种,在此做一个非官方的概念界定:车载社交通讯工具。

从目前的两款官方发布的软件来看,腾讯短期来看是更愿意做减法,就是一款即时通讯工具。

查看未读消息、发送消息、以及语音通话,这是微信车载版目前仅有的三个驾驶环境中最常用的功能。

而车信从愿景上来看,是一种“加法”。郝飞将其表述为“这是我们在社交领域的一次全新的尝试”,不只是为驾驶打造的即时通讯工具,愿景是融合更多的生态来打造面向出行场景的轻社交体验。

但从功能上来看,目前的车信和微信车载版几乎没有差异,同时更像是一个车载飞信。

目前它暂时没有独立的APP,反而只是一个附属功能,在行车安全的基础上,如何基于位置让场景发生关联,基于信息建立分享平台,基于互动产生群体共鸣,车信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基于这样的车载通讯或者社交平台,汽车智能网联的参与者们希望建立起平台或者生态圈,是各家的最终目标,其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数据,获取数据的钥匙则是“账号体系”。

钟翔平告诉《财经》记者,腾讯的思路和方法最主要就是微信账号体系,强调通过这个账号体系来加深对“人”的认识,进而保障内容和服务体验更加贯穿贯穿一致。而车企方面,他们可以和腾讯的账号进行绑定,从而具备对用户服务的贯穿。“社交型帐号是最重要的核心帐号。”

也就是说,腾讯推出微信车载版瞄准的并不只是即时通讯或者社交,关键是把它最强大的社交账号“微信”和车企、车辆绑定,进而打通更多服务,帮助构建起一个“生态车联网”。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认为,汽车这个硬件和微信等软件都是在解决“连接”问题,作为沟通的工具,有微信、飞信,这样信、那样信,其实这些东西并不是说从技术的层面上,所有的连接只能用微信,没有这回事。但“这个时代是一个开放、融合、不断向前奔跑的过程,产生出更好的体验你就有钱花。”

颇为有趣的是,在车信发布前的这个采访中,谭本宏提到了“飞信”,2天后,中国移动参与的被市场视为“车载飞信”的车信发布。

相较于着眼账号体系、已经拥有数亿用户的腾讯,如果车信只是作为一个系统的附属功能参与竞争,哪怕今后有了独立APP或者可以直接发送短信给好友,或许仍会被很多用户视为“鸡肋”,如何扩大用户基数也是更大的难题。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