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seeland
Deutsch
Teilen

难产的日本独角兽:计划4年培育20家独角兽公司,是在痴人说梦吗?

生活Autor: 36氪的朋友们
难产的日本独角兽:计划4年培育20家独角兽公司,是在痴人说梦吗?
Zusammenfassung本期感谢“tóng师傅”执笔 “难产的日本独角兽”系列。

本期感谢“tóng师傅”执笔 “难产的日本独角兽”系列。此次为大家带来该系列第一章“计划4年培育20家独角兽公司,安倍在痴人说梦吗?”

日本当前只有3家独角兽公司,数量比不上印度尼西亚(4家)。安倍政权希望在2023年前培育出20家独角兽公司,但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市场准入门槛高、人才未流向互联网行业、宽松的上市环境是独角兽难产的三大原因。

"日本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未尽,中国企业仍有机会。"

1、稀缺的日本独角兽:安倍政权很尴尬

独角兽公司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根据CBInsights的统计2019年全球共有390家独角兽公司,其中美国公司191家,中国公司96家。相比之下日本只有3家企业上榜,不仅比印度(19家)和韩国(9家)要少,甚至比不上印度尼西亚(4家)。

2019年日本独角兽企业——

hougarden

(数据来源:CB Insights)

当前日本的三家独角兽企业,平均估值13.6亿美元,远远低于中国的平均36亿美元,只是刚刚迈过独角兽的门槛(10亿美元)。其中估值最高的是AI创业公司Preferred Networks,达到20亿美元。这家公司的创始成员均是东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同学,因此有很强的技术背景和象牙塔色彩,主要业务围绕深度学习技术展开,包括由丰田汽车投资的自动驾驶技术,由日立制作所投资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以及与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合作研发的癌症诊断技术。

信息分发平台SmartNews被誉为日本版的“今日头条”,在日本和美国拥有2000万月活跃用户。今年8月,日本邮政资本领投的E轮融资使该公司的总融资金额达到1.16亿美元,估值上升至11亿美元。除了在日本和美国设有业务外,SmartNews还决定今后将在上海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并聘请DeNA CHINA前总裁任宜担任首席战略执行官(CSO)。

日本最大比特币交易所Liquid by QUOINE的运营公司Liquidgroup也是在今年4月刚刚完成C轮融资,累计融资2200万美元,估值10亿美元。在Liquidgroup的主要投资方中,还出现了全球最大比特币采矿硬件供应商BItmain的身影。Liquid希望能通过与比特大陆的提携,成为全球虚拟货币市场的主导企业之一。

除了上述三家现存的独角兽企业外,还有2家在过去3年曾达到10亿美元估值,但已经上市的“前独角兽“企业。

2017-2019年日本已上市前独角兽企业——

hougarden

(数据来源:彭博社)

❶闲置交易平台mericari

闲置交易平台mercari诞生于2013年,当时日本的C2C在线交易市场由孙正义的雅虎拍卖垄断,发布商品需要缴纳每月约500日元的会员费,成功卖出商品还要缴纳约10%的手续费。连续创业者山田进太郎看到雅虎拍卖收费高、主要流量来自PC端等问题后,面向移动端用户推出了mercari。

hougarden

*Mercari的主要经营者,左一为创立者山田进太郎

对卖家来说,在mercari发布商品不需要缴纳会员费,初期甚至卖出商品也没有手续费,经济上更合算。而对买家来说,与雅虎拍卖需要多次出价竞拍才能买到商品不同,mercari采用“一口价”模式,购物流程更简单。

hougarden

*不竞拍,一口价。Mericari闲置交易市场在日本有较高的人气

hougarden

*mercari美两地累计下载数突破1亿人次,日本MAU达到1054万(来源:mercari)

❷东洋名片文化下诞生的独角兽-SanSan

与mercari面向C端不同,名片管理系统SanSan主要面向B端,在有着交换名片文化的日本,提供着将客户名片扫描并数据化的服务。目前有超过5700家公司使用这一服务,为SanSan贡献了90%的收入。同时,SanSan还希望能成为日本的LinkedIn,面向职场人士推出了可以通过扫描名片加好友并分享动态的社交平台Eight,拥有超过200万用户。在mercari上市整整1年后,SanSan于2019年6月19日在东证MOTHERS上市,结束了其独角兽公司的身份。

hougarden

*集名片扫描,管理,AI公司人脉分析于一体的名片管理系统SanSan

2、安倍的野心与尴尬的现状

作为一个互联网基建起步很早人口超过1亿人的国家来说,即便算上已上市企业,在过去2年也只存在过5家独角兽企业,这个现状很尴尬.......

安倍晋三政权对此制定“未来投资战略”,希望能在2023年前诞生至少20家本土独角兽企业。日本新创公司年度融资总额已经从2013年的8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35亿美元,翻了足足4倍,但和中美近1000亿美元的融资总额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彭博专栏作家Nisha Gopalan认为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安倍的目标很难实现。

hougarden

*日本新创公司年度融资总额自2012年起连续6年增长,但增长总量却是差强人意

(来源:entrepedia)

3、三个纬度看日本独角兽为何难产

关于日本难以诞生独角兽的原因,可以从①市场准入环境、②就业环境和③上市环境三个维度分析。

❶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是日本难以诞生独角兽的第一个难题。

日本传统行业发达,多数行业都已经有资本雄厚的头部玩家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背景的新玩家难以掀起浪花。此外,东京大学教师丸川知雄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提到,中国市场更宽容,信仰“法无禁止即可为“,而日本则偏向于”法无授权即禁止“。

❷第二个难题是在日本的就业环境下,互联网公司缺乏竞争人才的优势。

比较中美日三国大学毕业生最青睐雇主名单就会发现,中美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和咨询公司更向往,而日本大学毕业生更向往旅游出行、食品饮料、制造业等稳定行业的大公司。

中・美・日最受青睐雇主对比——

hougarden

*笔者据2019年优兴咨询和Mynavi日经新闻的统计数据制成

❸第三个难题在于日本上市环境太过宽松,很多公司尚未成为独角兽就直接IPO融资。

1999年,东京证券交易所在主板之外设立MOTHERS,即日本创业板,又称“保姆板“,主要面向高科技高增长的新兴企业,前文所述的两家前独角兽公司SanSan和mercari都是在这里上市。

hougarden

东京证券交易所董事兼常务执行官小沼泰之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来源:央视财经)

东京证券交易所董事兼常务执行官小沼泰之接受央视财经采访表示,当时日本经济处于停滞,通过设立创业板吸引新的公司入市大力发展创新产业。所以MOTHERS是为了经济进一步发展注入活力进行的尝试。

但彭博专栏作家Nisha Gopalan则指出,日本政府为鼓励企业上市,降低MOTHERS准入门槛的做法,正是独角兽企业难以出现的原因之一。

相比纳斯达克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至少有125万股股票可供公众交易, MOTHERS只要求2000股股票可供交易。这意味着刚刚成立不久的小公司也有机会通过IPO融资,也就没有必要一定要从VC融资。从结果来看,MOTHERS指数有283支成分股,其中96%市值不足10亿美元。相比之下纳斯达克成分股中有2/3的市值都超过了10亿美元。

综上所述,日本国内无论是市场准入环境、就业环境还是上市环境,都不太符合独角兽企业诞生的条件。

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对现状痛心疾首。孙正义主导的总值1000亿美元的软银愿景基金成立以来投资了 包括美国的wework、Uber、中国的字节跳动、平安好医生、印度OYO、印尼Tokopedia在内的全球众多独角兽公司,但其中没有一家是日本公司(唯一所在地在日本的公司是OYO Japan)。

孙正义曾公开解释原因,并非不想投资日本公司,而是找不到值得投资的公司,日本在人工智能等新创领域已经跌入发展中国家。看来安倍在2023年前培育20家独角兽企业的计划,的确迫在眉睫,但也任重道远。

后记:日本移动互联网红利未尽

过去10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涌现,一个重要原因是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出现。但是随着增量市场逐渐变为存量市场,新创企业在用户增长上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垂直市场和下沉市场是已经被充分挖掘的两个突破口,出海市场由于存在一定的准入门槛,仍然有可以挖掘的增量空间。

日本总务省《情报通信白书》显示,2017年日本智能手机渗透率达到59.7%,同比增长3%,智能手机利用人口首次超过PC利用人口。可见日本仍然有大量互联网用户处在PC时代,日本仍然处于移动互联网人口的红利期。mercari创始人山田进太郎就曾表示,之所以能从雅虎拍卖口中抢下C2C在线交易的蛋糕,与其说是“一口价模式”战胜了“竞拍模式”,不如说是mercari以手机用户为目标用户的战略取得了成功。

日本移动互联网有良好的基建背景,但在服务端并没有走在世界前沿,外卖APP、打车APP、电子支付APP都是在最近两年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从这一角度来说,日本仍然是大有可为的增量市场。不仅日本本土科技公司有机会,中美科技公司也可以将日本市场视为一个增长点,利用在成熟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经验,开拓日本移动互联网市场。

关于作者:

移动互联网Tier1企业出身,出海日本践行者,现从事Global/AI方向咨询工作。

参考资料一览表——

(封面图Photo byAngelinaonUnsplash)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