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辞职背后,村医窘迫的不只是收入
澎湃新闻记者 蒋馨尔 王亚赛 河南村医集体辞职事件再次将农村基层医疗问题推到世人眼前,舆论一时热议村医的收入和付出。
一、村医收入低,是个不争的事实 集体辞职信这样写道:“由于我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上级拨款越来越多,到村医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工资发放不到位,上级层层克扣,现在我们村医已经生活不能自理”。关于村医收入的各类社会学研究各有局限,但通过交叉比对,村医收入低,还是个不争的事实。 一次关于2010年村医收入的大范围调查,统计得出东中西部的村医收入平均值分别为15000、9000、10000元。而在另外两份局部调查中,北京、山东、云南的村医年收入大多处于20000元以下。 二、村医群体老龄化、学历水平低 对比城里的医院,在村卫生室里,你更有可能遇到一位年龄超过六十、中专学历的坐诊大夫。 相较其他医疗机构,村卫生室有着明显老化的年龄结构。根据《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只有9%的村医是35岁不到的年轻人;近四分之一的村医年过六十,仍然守着村里的卫生室。在医院,年轻人的比例可以超过半数,只有不到4%的医务人员年龄超过60岁。 与之类似的,还有知识水平。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有78%都为中专学历,拥有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村医寥寥无几。但当你走进中国的医院,将会有四成的几率遇到一位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医生,这一数值是村卫生室的80倍。即便是同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学历也比村卫生室高得多。 三、工作环境达标度高,但配备器械较为基础 在中国,一个达标的村卫生室面积需要达到60平方米,同时要求四室(诊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独立。 在这两方面,东中西部达标度都不低。根据科协系统2015年在全国14个省(区、市)开展的一次调查显示,村卫生室建筑面积达标率为86.5%,东、中、西部地区的诊所平均面积分别为107.3、104.5、93.6平方米。这一调查还显示,村卫生室设置了诊室、药房、治疗室的比例均在70%左右,公共卫生室的设置比例较低。 此外,绝大多数乡村医生配备的医疗设备比较基础,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三大件可以说是村医标配。相对专业的医疗设备在村卫生室并不多见。 四、“守门人”多看常见病,诊疗水平待提高 乡村医生作为中国农村人口健康把关的“守门人”,日常工作中接触最多的还是常见病。 一份2010年对全国十个省份的乡村医生现状的研究显示: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高血压、外伤和中毒、皮肤病性病,是村医在日常工作中接触最多的五种疾病。 但在诊疗过程中村医表现出较低的专业度。 一项2016年在陕西展开的村医研究,统计了36个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在诊断小儿痢疾过程中完成建议问诊条目的比例。在19项小儿痢疾建议问题清单中,这些村医平均问到3.39个问题,5项建议问诊条目甚至没有一位村医询问。 该研究还指出,村医问诊主要围绕获取给病人开处方(药品)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比如97%的村医询问了儿童的年龄,这是为儿童开处方的最基本依据;而只有13%的村医询问了儿童的小便情况,医生可据此了解儿童是否有脱水迹象,这在小儿痢疾诊断中本应是医生最需要关心的问题之一。 并不专业的诊疗过程,很难带来满意的诊疗效果。 一项针对安徽村医的调查显示,依靠村医完全治愈常见病的比率较低。该研究选择了20种常见病,大部分常见病患者在村医初步诊断和处理后需要转诊,只有消化不良、扁桃体炎、呼吸系统感染这三类疾病村医完全治愈率超过50%。 本期见习编辑 常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