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ilen

小鹏们入局网约车,其实只为“自产自销”?

财经Autor: 观察+的小姐姐们
小鹏们入局网约车,其实只为“自产自销”?
Zusammenfassung:小鹏汽车宣布旗下“有鹏出行”平台在广州上线试运营,定位于专车服务。

采访 | 龙真梓

文稿整理 | 陈丽丽

共享出行市场迎来新玩家。新造车头部平台——小鹏汽车最近宣布,它旗下的“有鹏出行”在广州上线试运营,定位于专车服务。小鹏并不是第一家入局共享出行领域的新势力,在此之前,威马汽车旗下子品牌“即客行”已经在海南三亚启动试运营。新造车企业纷纷进入共享出行市场的原因是什么?小鹏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本期观察员:“万能的大熊”。“万能的大熊”宗宁,知名自媒体人,畅销书《格局逆袭》作者,微营销社群“大熊会”创始人

:小鹏汽车宣布旗下“有鹏出行”平台在广州上线试运营,定位于专车服务。小鹏在此时选择做这件事的契机是什么?

大熊:我觉得契机还是因为整体的汽车市场不好。包括上汽这样的大型汽车厂在内,至少有三个汽车厂现在都在做专车服务、出行出租。总体来看,我觉得本质上是因为市场不好,但市场不好,产线还是要保持一个最低量的生产,所以做出行或专车服务还是一个比较正常的选择。

从全球的特点来看,国外的大型车厂一般也都是国外租车公司的大股东,在行业发生变化的时候,车辆会有一个出口,用于出租或出行服务,这样对整个生产的供应链管理来说是一个稳定器,避免了生产过多而卖不掉的情况。因为供应链生产需要提前做规划,提前下料,提前生产,距离市场有一个提前周期。如果提前量没有规划好,就需要有一个能够承载产量的业务形态,租车或出行就起这个作用。

:除了小鹏,威马和车和家等新造车品牌也入局了共享出行业务。它们做这件事的原因有共通之处吗?

大熊:基本上和上面提到的类似。现在新造车品牌整体在市场的认知度并不高,一是产能有限,二是销量有限,第三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比较大。同时又因为是一个新品牌,不能因为产品卖不掉就不生产了,所以它还需要迭代,让部分产能得到一个有用的释放。

:我还看到一些人说新造车势力入局共享出行的业务,其实是为了车的智能化而去训练数据,你觉得它有这方面的考虑吗?

大熊:我觉得是胡说八道。因为投车训练数据的成本非常高。这个理由是客观存在,主观不适。客观上,新造车势力入局共享出行会出现智能驾驶收集数据的效果,但是它们自己在主观上肯定不是这么认为的,而且出行数据和家用数据是两种数据,中间偏差很大。

现在真正的智能出行数据供应商实际上还是像百度这样的科技公司。他们的用户量比较大,能力也比较强,在这方面做的会比较深入。如果厂商自己来做这套数据,因为数量少,没有太大的价值。像蔚来现在只卖了一万多辆车,其他厂商就更少了。比如百度有百度地图,它有收集数据的渠道和能力,还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这方面,这完全和汽车厂商是两条路径,就好像自己做电脑是不需要做一个操作系统一样。

:小鹏这次提供网约车服务的车型为2018年上市的小鹏G3。有些汽车媒体评论说,小鹏用这款车去做网约车服务,恐怕车主会产生负面反应。因为网约车会降低汽车的定位,影响车主的身份象征,从而直接影响小鹏汽车的售卖、未来定位等。你判断,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大熊:新能源汽车本身并没有品牌属性,价格也没有那么高,现在跑专车的车都是20-30万级别的车。所以我觉得它们现在还考虑不到身份属性的问题,因为现在没有人觉得开电动车是有身份的事情。除了特斯拉这种豪车之外,大部分车还是靠国家补贴,还有一些很廉价的车,所以我觉得在身份上还没有太大提升。但是跑专车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进行品牌宣传,而且经过大量的出行体验之后,会对其稳定性有一个反馈。比如有租车公司前段时间去投诉特斯拉,说买了一百多辆特斯拉跑专车,最后发现完全没有办法支撑这项业务,因为品质太差了,经常坏,维护成本高,所以这件事倒是能够测出来产品是否稳定。

:小鹏现在已经有车和牌照,但其实做网约车需要的并不仅仅是这些。目前,小鹏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才能做好网约车?

大熊:独立运营就是另外一块全新的业务。如果车投放量不足,就会出现约车难的问题。如果一直难约,用户就会放弃。所以车厂前期会面临比较大的投放量,同时还要做软件的推广,让大家知道出行服务的存在,这个费用很高。

还有车辆的稳定性是否能够支撑得起高频的服务,比如一些车家用没问题,但是出去用,就要考虑续航问题。我觉得这块业务是一个补充性业务,不会作为主营业务,如果把这个作为单独运营,其实等于单独运营了一个滴滴出来,这个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需要很强的运营能力。

:车和家与滴滴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双方要针对网约车的场景研发定制款的电动车。车和家的方式会更契合新造车势力的布局业务吗?

大熊:租车业务更合适。因为出行业务需要用户量支撑,运营成本高,运营效率低。而车和家和滴滴联合,等于是用滴滴的平台给自己做测试,这样就可以用比较低的价格给滴滴提供车辆,同时滴滴提供司机和客户帮它测车,我觉得相对来说靠谱一些。

:能看到小鹏、威马和车和家三家厂商的模式不太一样。在你看来,是不是像威马这种即客行自驾租车,要好于车和家的模式,最后才是小鹏模式呢?

大熊:是的。因为租车客户是B端,是企业为主,租给企业做商务用车,这样客户也很精准,体系也很成熟。很多租车公司都做了十几年了,这不是一个新兴事物,所以很容易融入体系之中。举个例子,比如你想在北京做专车,那一次要投多少量进去,投完之后这些车在北京全城跑,北京这么大,那中间充电去哪充,充电杆是否足够。从我的角度来讲,如果能投几千辆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做租车,去运营业务和产品,找到问题,这是比较现实的。如果直接进入商务运营,就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开长途路程时充电的问题,系统稳定性问题等等。所以做租车会更稳妥一些。

「PS:如果想和《观察+》的编辑小姐姐以及上万氪友们近距离交流,欢迎添加氪君微信:hello36kr,加入我们的社群,一起学习玩耍。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行业与新商业世界的热点话题息息相关,并且正在寻求报道,欢迎带着简介联系我们(联系人:龙真梓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