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中国通货膨胀把脉开方
财经
Zusammenfassung中国政府在年初预想将的通货膨胀控制在4%,但是自3月份以来,C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四个月在5%以上,6月更是达到6.4%的三年高位。中国一些专家认为,本轮的通货膨胀成因十分复杂,其中既包括流动性过剩,又有输入性通胀, ...
中国政府在年初预想将的通货膨胀控制在4%,但是自3月份以来,C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四个月在5%以上,6月更是达到6.4%的三年高位。中国一些专家认为,本轮的通货膨胀成因十分复杂,其中既包括流动性过剩,又有输入性通胀,还有结构性失衡等因素,应对眼前的通货膨胀方法包括继续采取货币紧缩政策,提高利率以及减税等。
中国央行为了控制通胀,自去年10月份已经连续五次加息,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3.50%。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在“如何认识和应对新一轮通胀”的文章中称,从2009年开始的大量货币投放,使得中国经济在全世界率先回升,但是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也强化了粗放性扩张,经济结构被恶化,特别是形成了巨大的通胀压力。
张卓元认为,这一轮通胀是长期货币供应过多的结果,其中也包括生产成本增加的影响,还有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因而本轮通胀治理难度较大。虽然中央高度重视抑制通胀,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方面都对治理通胀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地方对通胀的危害认识不足,仍热衷于争投资、上项目,要求中央放松宏观调控政策。 张卓元建议,目前的紧迫问题是要尽快使实际利率由负转为正;同时确保用于“三农”的财政支出部分还应大幅度增加。
中国市场信息评价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德伟认为,这次通胀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结构失衡;在投资机制和投资主体没有理顺的情况下,依靠投资并不能优化经济结构,反而使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李德伟表示,目前应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但从根本上来说,要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减税等措施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